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從太虛大師的新佛教論述看當代中國的人間佛教運動=Contemporary Movement of Humanistic Buddhism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ster Taixu’s Neo-Buddhist Theory
作者 陳永革 (著)=Chen, Yong-ge (au.)
出處題名 人間佛教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Humanistic Buddhism
卷期n.6
出版日期2014
頁次139 - 167
出版者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chineseupress.com/
出版地香港, 中國 [Hong Ko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浙江宗教研究中心主任,浙江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關鍵詞人間佛教=Humanistic Buddhism; 太虛大師=Ven Taixu; 新佛教運動=New Chinese Buddhism Movement; 中國佛教建設=construction of Chinese Buddhism
摘要太虛大師(1890–1947)是二十世紀漢語佛教界肇興未已的「人間佛教」思潮運動過程中,思想影響最卓著的佛教思想家,其思想個案至今仍值得人們進行深入探析。本文從印順法師在《太虛大師年譜》中的總體評價入手,指出太虛大師所著力建構的「人間佛教理論」,呈現出鮮明而深刻的反思意識。這種反思意識的構成內容,具體表現為 對中國佛教思想傳統的反思、對中國佛教的出路的反思、對中國佛教與中國文化之關係的反思,以及中國佛教與中國社會關係的反思認知,必須結合其對人間佛教社會觀、乃至社會理論展開相應的思考。本文指出,太虛大師以反思性為特徵的「人間佛教理論」,堅持以佛教為本位、以中國為本位兩大原則立場,以此展開其「人間佛教學」建構的「佛教性」、「中國性」、「社會性」、「文化性」和「普世性」,有其鮮明的中國社會認知與佛教弘化的關係意識。上述太虛大師佛教思考中的佛教性、中國性、社會性、文化性和普世性,既是其人間佛教理論的構成內容,更體現其人間佛教理論具有一種「反思性」的建構類型。

Ven Taixu (1890–1947) was the most outstanding Buddhist Master in 20th-century China who initiated the movement of Humanistic Buddhism, which had influence on the thoughts and practices in China toda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one of Ven Taixu’s Humanistic Buddhism theories reveals a distinctive sense of contemplation focusing on areas such as Chinese Buddhism traditio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Chinese Buddhist sec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Buddhism and Chinese society, etc. The author also expounds the essential properties of Ven Taixu’s Humanistic Buddhism theory, such as Buddhist consciousness, China consciousness, social consciousnes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world consciousness in Buddhism.
目次一、引論
二、「佛教性」之反思:基從佛法判攝傳統的「佛法新體系」
三、「中國性」之反思:中國佛教的「新生」之路
四、「社會性」之反思:中國佛教復興的道路選擇
五、「文化性」之反思:新佛教必將與中國文化重建相協調
六、結語
ISSN2223800X (P)
點閱次數550
建檔日期2016.01.05
更新日期2023.02.1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4893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