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本資料由 中華民國佛教華嚴學會=Huayen World Community 提供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華嚴思想的承先與啟後=The Huayen Buddhism School of Thoughts –bridging the past and the future
作者 海雲繼夢=Ven. Hai-Yun, J. M.
出處題名 華嚴學報=Journal of Huayen Buddhism
卷期n.1
出版日期2011.04
頁次1 - 40
出版者中華民國佛教華嚴學會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uayenworld.org/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真理=Truth; 法身=Dharma-Kāya; 法界=Dharma-dhatu; 生命= Life; 大腦=Brain
摘要無形者有形之始也,欲將無形顯於有形,必藉某種媒介而表述,筆者稱之「思惟模式」、「語言模式」與「行為模式」,此即人類身、語、意業之表徵也;故經法中,特用此真理存在之三密基因。然而此三模式為一切宗教思想所共用,倘若不解其存在及運用,則無法明瞭各宗教之根本核心價值,更無法解讀其根本經典。今言「華嚴思想的承先與啟後」,勢必基於此一前提而作論述。
言華嚴會者,「三世共一時,十方無來去」,乃云菩提樹下成道時,「不動本座而遍法界,一念不起亘歷古今」;以此菩提樹下一會,不在歷史之數中,非史上可思議之法,為不可思、不可議之法,故稱「華嚴會上」。此與「起于菩提樹,向鹿苑去,度五比丘」之鹿苑會,截然不同。自鹿野苑三轉十二行相法輪以降,皆隨史實之數,此後世尊弘法度生,係屬歷史事件,乃歷史上可思、可議之法,以于史可徵故,遂稱「鹿苑會上」或「法華會上」。
倘若未能將此分野辨明清楚,如何而能申論華嚴思想?蓋此乃立足點之核心也。古來大德申論于此,每言及此,今人觀之,反而不易明白;遂失此一根據之立場,更造成華嚴、法華之論爭,實無意義也!須明華嚴會上之根本定義,而未濫混鹿苑會上之意義;必不昧于鹿苑會之史實,而諍論華嚴會之真理存在。倘明于此,方能提列「古典華嚴思想」之核心價值。
曰:「真理無所在」。然法界論主張「無有一法,出此法界」,法身論則強調「無有一法,法身不相隨」,如是,「全法界等于一法身」而「全法身是為一法界」,亦即:「法界=法身=真理」。結論如此,展開又如何呢?法身論與法界論,係為佛陀思想之最終極標的,是故分判于華嚴會上,而非鹿苑會上。又,此二論,即是華嚴思想之樞要。以具此極終架構之燈塔的存在,慈航方不迷失在于生死大海,更以法身及法界之論的完成。佛法思想的完整性,即可全然釋出;而華嚴思想之標竿,亦昭然若揭。
此外,本文更探討「真理觀」及「成佛觀」之間,存在著「思惟模式」上的結構性差異,故於兩大思想系統申論之同時,遂產生某種程度的出入。論者自不需要排比等次之高低,唯須認清此中之差異,乃源自「因地」或「果地」之立場有別即可。
無論「新古典華嚴思想」或「第四期佛教思想」之發展,勢必將改絃易轍,不能再消極地停滯于思想建置之層面,更當運用僧伽對生命真理的體驗,於架構佛教思想系統之同時,透過「理、事無礙」法界的運作,同步建置一套淑世之標準制度,以令三世間皆得圓滿。亦即:非但于「智正覺世間」中,展望佛法之不可思議,更將展現佛法于「器世間」與「眷屬世間」的雄厚實力;從而共建此世間法界之大同盛世,以及和諧完美的人間天堂!
ISSN22226685 (P)
點閱次數199
建檔日期2016.04.25
更新日期2022.12.0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5139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