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資料由 中華民國佛教華嚴學會=Huayen World Community 提供
|
|
|
試論敦煌盧舍那法界像配置反映的佛教思想 =Try to Talk about the Configuration of Dunhuang the Vairocana Dharmadhatu Images Reflecting the Buddhism Thought |
|
|
|
作者 |
殷光明 (著)=Yi, Guang-ming (au.)
|
出處題名 |
華嚴學報=Journal of Huayen Buddhism
|
卷期 | n.6 |
出版日期 | 2013.11 |
頁次 | 177 - 216 |
出版者 | 中華民國佛教華嚴學會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huayenworld.org/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關鍵詞 | 敦煌=Dunhuang; 盧舍那法界像=Vairocana dharmadhatu images; 圖像配置=Configuration; 佛教思想=Buddhism thought |
摘要 | 敦煌盧舍那法界像延續時間之長,圖像之多,內容之豐富,在我國佛教藝術史上是不多見的。尤其是與其他地方多為單尊像不同,敦煌既有單尊像,也有說法圖式,並與其他圖像、經變在洞窟中配置而繪。不同時期的圖像,與其相配置的圖像題材不同,其反映的宗教內涵也就不同。本文將對敦煌盧舍那法界像配置反映的佛教思想進行探討。 一、早期盧舍那法界像與涅槃圖像配置 敦煌北周428 窟、隋427 窟、初唐332 窟時代相接,洞窟內容配置與佈局相同或相似,尤其盧舍那均與涅槃圖像配置,應受到了這一時期地論思潮的影響。 二、盧舍那法界像與單尊像的相對配置 唐代的盧舍那法界像多與藥師、地藏、千手千眼觀音等單尊像相對配置,因為它們在義理及信仰上有著一定的內在關係。 三、盧舍那法界像與經變畫的配置 唐代第31 窟盧舍那說法圖與 剛經變配置,應是教禪合一思潮在敦煌流行的表現。6 鋪報恩經變繪有盧舍那法界像說法圖,既與《報恩經》的內容有關,二者在義理上也互相涵攝。 四、盧舍那法界像與文殊普賢配置的華嚴三聖 莫高窟261 窟東壁以盧舍那初說法法界像為主尊的華嚴三聖像,是敦煌石窟中身份明確的一鋪華嚴三聖像,也是佛教藝術中唯一的此類圖像,為盧舍那佛的圖像學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料。
|
ISSN | 22226685 (P) |
點閱次數 | 463 |
建檔日期 | 2016.04.25 |
更新日期 | 2022.12.0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