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華嚴三聖信仰研究──以巴蜀地區為中心
作者 劉光雨 (著)
出處題名 2013年國際青年華嚴學者論壇論文集
出版日期2013.11.22
頁次1 - 15
出版者財團法人臺北市華嚴蓮社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huayen.org.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主辦單位:華嚴研究中心
作者單位:西華師範大學歷史系 研一學生
關鍵詞李通玄; 澄觀; 宗密; 華嚴三聖造像
摘要華嚴四祖澄觀在《三聖圓融觀門》中指出「觀華嚴三聖圓融相即」。華嚴三聖各有象徵,如來為果,菩薩為因。二大菩薩又分別代表修行歷程中相對的特質。經過澄觀的發揮,此後確立了對華嚴三聖的信仰崇拜。華嚴三聖標誌著大乘菩薩修行思想的發展和變化,同時,華嚴三聖信仰很好地解決了佛教理論與實踐的問題,將高深的佛學問題化為簡潔通俗的對象來體現。華嚴三聖造像最晚於中唐時期就已出現。四川是華嚴三聖造像分佈最多的地方,特別在大足、巴中、安嶽、資中的石窟群中數量較多。如廣元的千佛崖,巴中的南龕,安嶽的華嚴洞,大足的北山、南山、寶頂等都有不少的華嚴三聖造像、碑刻遺跡。這些遺跡既是修行者觀想、禮拜、功德的對象,也是華嚴學說以及華嚴宗信仰在民間社會流行的反映。唐以後佛教發展的大勢影響;華嚴學說在巴蜀的弘揚(澄觀、宗密在巴蜀的影響);巴蜀本土學說的影響(如包容、和會的思想等)。
目次摘要 1
前言 2
一、華嚴三聖圓融思想的提出與發展 3
二、華嚴三聖理論和實踐的圓融結合 5
三、華嚴三聖造像在巴蜀地區的呈現 6
四、巴蜀華嚴三聖信仰流行的分析 11
結語 13
參考文獻 14
一、原典文獻 14
二、中日文專書、論文、網路資源等 14
點閱次數461
建檔日期2016.05.04
更新日期2023.07.1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51624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