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本資料由 李玉珉老師 提供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莫高窟「天王堂」初探–吐蕃統治敦煌時期的密教研究=Investigation of the Temple of the Heavenly King in Dunhuang
作者 寇甲 ; 趙曉星
出處題名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卷期n.2
出版日期2007
頁次55 - 60
出版者蘭州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www.lzu.edu.cn/
出版地蘭州, 中國 [Lanzhou,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天王堂=Temple of the Heavenly King; 楞嚴壇= temple of the Suramgama-Samadhi; 吐蕃=Tibet; 敦煌=Dunhuang; 密教=Tantrism
摘要以莫高窟“天王堂”為研究中心,結合對《首楞嚴經》、敦煌文獻與敦煌石窟內容的考證,從其繪塑內容所含的密法入手,考察“天王堂”土塔的有關問題。筆者認為,莫高窟“天王堂”實質上是“楞嚴壇”;“天王堂”密法體系應是從吐蕃時期沿襲下來;“天王堂”最早可能始建于吐蕃時期,針對當時敦煌受到多種佛教流派的沖擊與僧人違背律儀的普遍情況而建;曹延祿重修“天王堂”,應該是由于當時末法思想流布,于末法中維護佛法的一種手段,可能與藏經洞的封閉時間接近。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Temple of the Heavenly Kong of Dunhuang and the text of the Suramgama-Samadhi-Sutra, the authors hold that the Temple of the Heavenly King is a temple of the Suramgama-Samadhi, established by the Tibetans to counteract the influence of the various non-Buddhist sects upon the Tantrist doctrine and the corruption of the monks. The rebuilding of the temple by Cao Yanlu is possibly motivated by the attempt to counteract the various non-Buddhist thoughts.
ISSN10002804 (P)
研究類別石窟; 雕塑造像
研究時代吐蕃
研究地點甘肅(敦煌莫高窟)
點閱次數253
建檔日期2016.05.12
更新日期2020.06.0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5496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