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本資料由 李玉珉老師 提供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五涼佛教及其東傳
作者 陸慶夫
出處題名 敦煌學輯刊=Journal of Dunhuang Studies
卷期v.1994 n.1
出版日期1994
頁次8 - 18
出版者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敦煌學輯刊編輯部
出版者網址 http://dhxyjs.lzu.edu.cn/
出版地蘭州, 中國 [Lanzhou,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沮渠蒙遜; 釋老志; 十六國時期; 夏坐; 元魏; 首楞嚴經; 慧嵩; 弘揚佛法; 玄高; 羅什
摘要大同雲岡石窟與洛陽龍門石窟皆為元魏所開, 至今垂千五百年有零, 而遺跡猶存, 氣象宛在。拓跋氏當初興佛之盛, 由此可以想見。然而追 本溯源, 北魏佛教的興起當與十六國時期涼州地區佛教的影響有著直接關系。對此,《魏書·釋老志》寫道:涼州自張軌後, 世信佛教, 敦煌地接西域, 道俗交得其舊式, 村塢相屬, 多有塔寺, 大延中, 涼州平, 徙其國人於京邑, 沙門佛事皆俱東, 像教彌增矣。這一記載告訴我們: 第一, 涼州地區從張軌的前涼直到最後被元魏吞滅的沮渠北涼, 其間約一百多年時間, 各割據政權都“世信佛教” ; 第二, 因為河西地接西域
, 是佛教演布的孔道, 故這一地區佛教興盛,“多有塔寺” ; 第三, 由於北魏平涼州, 從那裡徙走大量道俗人眾, 使“沙門佛事皆俱東” , 導致北魏的“像教彌增”。這段話脈絡清晰, 措辭明確, 毋庸置疑, 惜文字過於簡略。下面擬遵循這一記載的思路, 用較多的事實對五涼佛 教的興盛及對南北朝的影響作一論述。
ISSN10016252 (P); 10016252 (E)
研究類別經幢
研究時代五胡十六國-後涼
研究地點中國
點閱次數332
建檔日期2016.05.12
更新日期2018.01.1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56689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