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本資料由 李玉珉老師 提供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龜茲摩尼教藝術傳播補正=On the spread of Mani art in Qiuci
作者 葛承雍 (著)=Ge, Cheng-yong (au.)
出處題名 西域研究=Western Regions Studies
卷期n.1
出版日期2012
頁次86 - 92,144
出版者《西域研究》编辑部
出版者網址 http://www.xjass.com/y/node_320.htm
出版地烏魯木齊, 中國 [Urumqi,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文物出版社
關鍵詞龜茲=Qiuci; 摩尼教=Manichean; 暗魔=greedy devil; 陶祖=pottery Zhu; 克孜爾石窟=Kizil Grottoes
摘要本文根據摩尼教神學教義中對暗魔(貪魔)概貌的描述,認為庫車克孜爾石窟群前河灘地唐代遺址出土的一件陶祖,是摩尼教的「男根魔貌」教義藝術品,表現的是從原教旨摩尼教帶來的濃重的禁慾巫氣,目的就是讓教徒聽眾更易於理解其教義,以畫釋經,潔身自好;以圖塑形,淨化修道;從而使摩尼教性觀念教義有了直接的參照物,它是我們了解古代摩尼教徒精神生活可貴的形象資料。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of greedy devil in a Manichean treaty, this paper maintains that a pottery Zhu unearthed at a site of Tang Dynasty in front of Kizil Grottoes should be an art piece showing male's sexual organ with devil face which was described in the treaty. It can be viewed as a direct reference to help iconically the believers understand doctrine better, especially those about sexual ideas. Therefore, it is such an iconical material that is valuabl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 life of ancient Manichean believers.
目次一 86
二 88
三 90
ISSN10024743 (P); 10024743 (E)
研究類別其他宗教圖像
研究時代回鶻
研究地點新彊(拜城克孜爾石窟)
點閱次數189
建檔日期2016.05.12
更新日期2019.09.2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6414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