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安心之道探究--以《大乘起信論》為依據的哲學詮釋
作者 楊翠筠 (撰)=Yang, Tsui-yun (compose)
出版日期2016
頁次207
出版者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
出版者網址 http://www.ncu.edu.tw/~phi/
出版地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蕭振邦
畢業年度104
關鍵詞安心; 安心之道; 幸福; 眾生心( 一心); 二門; 《大乘起信論》
摘要本文研究的議題「安心之道」,反思由人生三大哲學問題:人生從何來? 人死從何去? 人一期的生命應該如何安頓? 產生眾生諸不安, 為解除眾生不安, 進而探究不安消除的方法。該議題在國內學術界、前賢尚未被關注過, 表示該論題具足前瞻性與可研議性。「安心之道」雖為佛學議題, 以《大乘起信論》為研究素材, 然筆者擬跨出佛學經論傳統義理探究之氛圍, 進行哲學性的詮釋工作, 而給出較全面的關照。採用之研究方法為筆者自創之標異雙照法及蕭振邦所創之中介嵌結法, 交互運用於全論之書寫。完成最為重要之研究成果, 即安心法門欲達到之目的有二: 世俗諦的今生幸福、後世幸福( 第一義諦的究竟涅槃), 透過《起信論》一心、二門、三大、四信、五行的完整理論, 使眾生具足信、解、行、證, 得以實踐地檢證安心的方法, 並達成安心的目的。其次, 本文主要工作並非證成《起信論》提供的安心法門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安心的方法重在實踐地檢證, 不在證成理論的合法性。通過本論對安心之道的探究, 展現佛學議題研究新的範式, 提供學
界對佛學義理作不同形式的探討, 激發創意思考, 建立新穎的風格。

The topic of this essay, “The Way to be at Peace,” focuses on the three big philosophic questions of a life: where are we from? Where will we go when we die? How to settle down our lives? The three questions make people uneasy and this essay aims to relieve people’s anxiety and explore the way to eliminate the anxiety. This topic is rarely discussed among the domestic academic field and the honorable fellows; it should be prospective and worthy to study.
Although “The Way to be at Peace” is a Buddhist issue based on “Mahayanasraddhotpada,” the auther tries to exceed the limit of the traditional literal and 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Buddhism sutra books and make a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from a more thorough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approach taken by this essay mingles the “contrast-cross examination” created by the author himself with the method of “Intermediate Connection” created by Hsiao Chen-ban.
The most important consequence of this essay is to achieve the two purposes of pacifying the mind: for the conventional reality, pursue the happiness of this life and the happiness of the subsequent lives (i.e., the ultimate Nirvana under the premium truth). With the integral theory of one heart, two doors, three greats, four beliefs, and five practices under the Mahayanasraddhotpada, all living creatures could have the faith, understanding, action, and verification to substantially examine the way to stay in peace and achieves the goal of being peaceful. On a separate not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not to substantiate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way to pacifying the mind provided by the Mahayanasraddhotpada; the way to be at peace focuses on practice and performance, not on the substantiat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ories.
From the study of the way of pacifying mind, this essay illustrates a new research model and proposes a different type of approach to explore the meaning and philosophy of Buddhism issues, inspires creativity and thinking, and formulates a new fashion.
目次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導論 1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學術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現況與文獻回顧 4
一、前人研究成果 5
二、類相關文獻回顧與探討 6
(一)專書 6
(二)期刊 19
(三)碩博士論文 21
第三節 問題的提出 23
一、釐清問題 23
二、概念的詮解 24
(一)心的意義 24
(二)安心釋義 26
(三)詮釋安心之道 27
三、本論研究之文獻 31
(一)以《倫理學與幸福人生》、《大乘起信論》為研究素材之緣由 31
(二)《大乘起信論》作為本文研究文獻 3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37
一、觀點設限 37
二、特殊方法 37
(一)常用型式 37
(二)特別型式 38
第五節 本文研究進路與章節架構 41
一、研究步驟 41
二、章節內容 43
結語 46
一、本論達成之目標 46
二、回顧本文的限制 48

第一章由 E. J. Bond 的幸福觀審視研究最佳視點 52
前言 52
第一節 社群公共論 57
第二節 適合眾人最美好的生活 64
第三節 幸福人生的反思 73
結語 78

第二章從佛教的觀點探討獲致幸福之道 81
前言 81
第一節 問題的釐清 82
第二節 幸福的定位 88
第三節 造成不幸福的成因 98
第四節 我們還能幸福嗎? 105
結語 110

第三章《大乘起信論》所提供的解題之道 111
前言 111
第一節《大乘起信論》在佛教經論中的地位 111
一 宗判說 112
二 諸宗說 113
三 判教說 114
四 緣起說 116
第二節 由三法透顯安心法門的重要性 118
一 詮釋三法 118
(一)總述 118
(二)別說三法 121
第三節 解困之道正解 128
一 造論因緣示安心目的 128
二 解釋分三義析解安心法門 131
(一)顯示正義 131
(二)對治邪執 133
(三)分別發趣道相 135
第四節 《起信論》提供的安心法門 137
結語 143

第四章時代病痛與解困方案 146
前言 146
第一節 闡釋正義諸面相與形成忽視的社會問題之根源 146
一 正義的分類 147
二 形成忽視的社會問題之根源 151
第二節 二十一世紀的諸難題 154
一 天災 154
二 人類創造的災禍 161
三 不同形式的苦呈現時代的各種問題 165
第三節 解消人類製造的各種痛苦 168
一 佛陀演說教法所具的六妙德 168
二 《起信論》提供的除苦之道 170
結語 177

結論 179
第一節 本論完成的研究成果 179
第二節 本論未竟的研究 183

參考文獻 185
點閱次數98
建檔日期2016.08.23
更新日期2016.08.2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6768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