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荊公體”詩歌的佛家懷抱=The Buddhist Orientation of Jinggong Style Poetry
作者 王樹海 (著)=Wang, Shu-hai (au.) ; 王艷玲 (著)=Wang, Yan-ling (au.)
出處題名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Research in Classical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卷期n.3
出版日期2009.03.25
頁次57 - 64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文化編輯室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吉林大學文學院 原文出處:《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08.5.83~90
關鍵詞宋代詩歌; 荊公體; 佛家懷抱
摘要王安石的詩被稱為"荊公體"或"王荊公體",是其詩風成熟、成型的表現。所謂"荊公體"詩的佛家懷抱,是詩人知行高蹈狀態的詩性呈示。詩人是一個理想家,又恰恰是一個政治家,兩個深度的矛盾體而集於一身的事實,洵屬史無前例的顯例。詩人尋索精神理想的依托,追求具說服力的理性智慧,最終在詩人的視域裏,本土諸子百家只孔孟二人,外來文化唯佛陀一家。之於前者,詩人還是看到了孔孟之道未行退而授徒的大儒悲劇;之於後者,詩人領悟了"行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無上智慧而衷心向學亦終生受用。"荊公體"典型體制之"翻案詩"則是佛家詩化的智慧;"荊公體"詩之於天下蒼生的關懷護佑,亦是"與樂拔苦"的踐行;"荊公體"詩之於人類生存資源超前的保護意識和之於自然山水的會心描繪,猶如動人心旌的佛唱;"荊公體"詩在倫理把握上亦近於佛境,始有善惡之判別,因緣與因緣的運動歸於和諧平衡,後來即是整體的無善惡,因而,詩人最終無一私敵,無一死敵,同時,其家人甚或奴仆庶幾人人能詩,也是詩人佛家懷抱的有情見證;"荊公體"詩在集句、聯語方面的創新創獲,看似形式技巧的考究,實亦詩人佛家懷抱孕生的花朵果實。
ISSN10012893 (P)
點閱次數383
建檔日期2016.10.12
更新日期2022.03.0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68828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