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心雕龍》審美範疇的佛教語源=The Buddhism Etymology of Categories in Carving Dragons and the Core of Literature |
|
|
|
作者 |
普慧 (著)=Shih, Pu-hui (au.)
|
出處題名 |
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Research in Classical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
卷期 | n.9 |
出版日期 | 2009.09 |
頁次 | 170 - 179 |
出版者 |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文化編輯室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中文系、南開大學中文系 原文出處:《文學評論》,2009.3.76~83
|
內容註 |
|
摘要 | 《文心雕龍》有許多重要的術語與佛教有著密切的關聯。這些術語,或直接從佛教哲學中引入,保持其原有的語意,如般若、圓通、物色;或根據佛教原意又加以創造組合,形成既有佛教哲學基礎又有文學審美功能的雙重範疇,如性靈、體性;或原為中國本土概念,加入了佛教內容,在進入文學領域之後,成為重要的文學審美範疇,如虛靜、原道等。從語源學和發生學的角度,探討這些審美範疇與佛教哲學的關係,可以進一步準確把握《文心雕龍》審美範疇的內涵與外延。 |
目次 | 般若 171 圓通 172 虛靜 173 性靈 174 物色 175 體性176
|
ISSN | 10012893 (P) |
點閱次數 | 331 |
建檔日期 | 2016.10.13 |
更新日期 | 2022.03.07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