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法相”與“唯識”何以分宗?——試論“唯識、法相分宗說”在歐陽竟無佛學思想中的奠基地位 |
|
|
|
作者 |
張志強 (著)=Zhang, Zhi-qiang (au.)
|
出處題名 |
中國哲學史=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
卷期 | n.3 |
出版日期 | 2010 |
頁次 | 115 - 128 |
出版者 | 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gdpph.com/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
|
關鍵詞 | 唯識學; 歐陽竟無; 佛學思想; 唯識義; 瑜珈師地論; 三自性; 百法明門論; 阿毗達磨; 五蘊論; 無著 |
摘要 | 1925年8月,歐陽竟無(漸,1871-1943)為澄清支那內學院“非宗教性質、是講學機關”的辦學宗旨,致信時任教育部長的章士釗,在闡明內學院所講求之“內學”性質的同時,羅列二十條所謂“現得之學理”作為內學院研學所得之成果,并進一步將其概括為三方面,亦即“總得之理”、“法相之理”與“唯識之理”。在所謂“總得之理”當中,歐陽總括了前此十余年自己研學之心得與學理之創獲:一、群眾三苦熾然而后學興,一切所學為他而學;二、唯識、法相學是兩種學,法相廣于唯識,非一慈恩宗所可概;三、法性、法相是一種學,教止是談法相,龍樹、無著實無性相之分;四、教以法、義為通途,無大小乘之畛域;五、教無進化之理,而有遞嬗之跡 |
目次 | 一 118 二 122
|
ISSN | 10050396 (P); 10050396 (E) |
點閱次數 | 583 |
建檔日期 | 2016.11.30 |
更新日期 | 2019.08.07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