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上座部佛教之思想形成:從佛陀至覺音》 第二篇 修習體系的再構築
作者 馬場紀寿 ; 釋洞崧
出處題名 福嚴佛學研究=Fuyan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11
出版日期2016
頁次1 - 21
出版者福嚴佛學院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fuyan.org.tw/
出版地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長部; 解脫道論; 清淨道論; 覺音
摘要本文試圖建構上座部大寺派之修行體系的成立過程,並探究其特殊之修行上的教學。作者指出,修行的方法始於《長部》〈戒蘊品〉,經《解脫道論》而為《清淨道論》所繼承。為了解《清淨道論》作者覺音的獨自主張,作者進一步比較上述二論之差異,並提出「三種完全知」為《清淨道論》的核心修行理論。最後,作者比較了《清淨道論》與印度大陸諸部派之修道論,以突顯大寺派之特殊修行理論。
目次序論 25
一、修行論的系譜 26
(一)《長部》戒蘊品的修行論 26
(二)《解脫道論》的基本架構 27
(三)《清淨道論》的基本架構 28
(四)結論 30
二、《清淨道論》的編集方法 31
(一)智慧修習論的問題點 31
(二)《解脫道論》與《清淨道論》結構上的不同 32
1、智慧篇前半部的不同點 32
2、智慧篇後半部的不同點 33
(三)覺音的編集作業 35
1、「三種完全知」的結構 35
2、基於「三種完全知」的編集作業 37
(四)覺音的智慧修習論 39
1、以諸行為對象的觀察 39
2、「以諸行為對象的觀察」以及「四道知」的關係 41
(五)結論 44
三、覺音在思想史上的位置 45
(一)諸部派的思想體系 45
(二)在印度佛教史上之上座部大寺派的位置 48
1、《清淨道論》的思想轉變 48
2、「肯定的、神秘的」體驗與「否定的、知的」認識 50
(三)結論 51
結論 52
第二篇 註 53
ISSN20700512 (P)
點閱次數495
建檔日期2016.12.28
更新日期2017.07.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6991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