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于春 (著)=Yu, Chun (au.)
|
出處題名 |
四川文物=Sichuan Cultural Relics
|
卷期 | n.1 (總號=n.173) |
出版日期 | 2014.02 |
頁次 | 34 - 43 |
出版者 | 四川文物編輯部 |
出版地 | 成都, 中國 [Chengdu,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中國藝術與考古研究所 |
關鍵詞 | 四川夾江縣; 千佛巖; 摩崖造像; 開鑿特點 |
摘要 | 四川夾江縣千佛巖造像共分為7個區,其中F、B區較早開鑿,D、E區是開鑿黃金時期,C區開鑿活動逐漸沒落,現存的A區造像可能不完整。各區大、中、小型龕分布規律不同,有的橫向水平開鑿,有的圍繞中心大龕開鑿,有的分組開鑿。龕內造像所占空間和分布位置亦隨著時代早晚變遷。造像內容集中,各龕之間可能存在相互模仿開鑿的現象。造像是隨著道路形式的改變、以各區的大中型龕像為中心、從盛唐到明代陸陸續續開鑿而成的。 |
目次 | 一、龕群分布特點及早晚關係 34 (一)較早開鑿的F、B區 34 (二)黃金時期的E、D區 35 (三)沒落的C區和戛然而止的A區 36 (四)消失的龕像 37 二、龕窟開鑿形制特點 38 (一)龕大小與位置 38 (二)龕内尊像布局、體量特點 39 1.多主尊龕像 39 2.單主尊龕像 39 三、模仿開鑿現象分析 41 注釋 43 |
ISSN | 10036962 (P) |
點閱次數 | 292 |
建檔日期 | 2017.01.20 |
更新日期 | 2020.03.1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