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釋太虛
|
出版日期 | 2012.04.01 |
頁次 | 598 |
出版者 | 華夏出版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hxph.com.cn/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摘要 | 覺光法師宣讀禮贊文今乃禮贊現代高僧者,寄禪、虛云、太虛、諦閑、印光、弘一、倓虛、來果、圓瑛、廣欽、法尊、印順、白圣。隆蓮、圣嚴;贊曰:人間佛教,僧寶為重;八宗并弘,二三大革命;舍身如炬,持律如鐘;白山臥雪,寶島迎風;綿延一脈,四地同聲;祈我中華,法喜充盈。 今乃禮贊護法大德者,楊文會、歐陽漸、丁福保、周叔迦、高鶴年、趙樸初;贊曰:人間佛教,護法為重;首開風氣,金陵刻經;支那內學,濟濟出眾;創立佛協,撥亂反正;傳教修典,立言立功;濟世維摩,菩薩道行。 今乃禮贊佛學權威者,湯用彤、呂秋逸;贊曰:人間佛教,法施為重;佛史一部,世紀彪炳;源流兩講,理順文從;內典顯學,學府認同;學子莘莘,后繼成龍;含弘光大,悲智無窮。 |
目次 | 佛學源流 中國佛學 第一章佛學大綱 第二章中國佛學特質在禪 第三章禪觀行演為台賢教 第四章禪台賢流歸淨土行 第五章中國佛學之重建 佛教各宗派源流 第一章總論 第二章印度之小乘宗派源流 第三章東傳之小乘宗派源流 第四章各地小乘之宗派源流 第五章印度之大乘宗派源流 第六章中華之大乘宗派源流 第七章藏、蒙、滿之大乘宗派源流 第八章朝鮮之大乘宗派源流 第九章日本之大乘宗派
佛學通論 佛學概論 緒言 學史 第一章釋尊略傳 第二章印度佛學略史 第三章中國佛學歷史 第四章各地之佛學略史 學理 第一章因緣所生法(五乘共學) 第二章三法印(出世三乘共學) 第三章一實相印(大乘不共學) 第四章約略指廣 結論 佛理要略 一、因緣生法——五乘共法——向上增進心 二、三法印——三乘共法——出離流轉心 三、大乘法——普度成佛心 四、結論 佛法導言 一、緒言 二、小乘 三、大乘 四、小乘與大乘之關係 五、佛法與人世之關係 六、佛法與中國之關係 七、中國佛教之整建與發揚 佛乘宗要論 緒論 第一章佛法的系統觀 第二章佛法的自利利他觀 第三章佛法應化現代人心之需要 第四章佛法可說不可說 純正的佛法 第一章純正佛法的分類 第二章小乘 第三章大乘 第四章小乘與大乘之關係 應用的佛法 第一章世間各教各學的批判 第二章佛乘與人世的關係 第三章佛教與中華民國的關係 第四章佛教流傳于人世的現在將來 結論 第一章歸宿 第二章回趣 佛陀學綱 一、原理——現實主義(即法爾如是) 二、動機——平等主義(即大慈悲性) 三、辦法——進化主義(由人生而佛) 四、效果——自由主義(即無障礙義) 什麼是佛學 一、佛學的本質 二、佛學的適應 三、怎樣研究佛學 佛學即慧學 一、佛學的發生 二、由聞所成慧以成信 三、依思所成慧而成戒 四、定心相應的修所成慧 五、三慧增上引發真無漏慧 六、結成佛學即慧學 佛學講要 一、佛學之特質 二、佛學之全貌 三、佛學之較量 佛法僧義廣論 一、敘意 二、佛觀 三、法觀 四、僧觀 五、總結 法相唯識學概論 一、法相唯識學之略釋 二、法相唯識學之由起 三、法相唯識學之成立 四、法相唯識學之利益 佛法悟入漸次 律禪密淨四行論 一、四門之統攝 二、四門之別類 三、四門之序次 性釋 諸法眾緣生唯識現 一、諸法眾緣生 二、諸法唯識現 三、諸法眾緣生唯識現與三性三無性 四、觀此義為境所起之行 五、依此境修行所證之果 萬有皆因緣所生 一、引言 二、析名 三、立宗 四、破邪 五、結論 諸法有無自性問題 一、略示 二、小乘的有無自性說 三、空宗的有無自性說 四、唯識宗的有無自性說 五、中國佛學的圓中自性說 幾點佛法的要義 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後的?建設 一、全部教史的綱要 二、全部教法的綱要 三、今後佛學的建立 四、今後僧教育的建立 五、今後教制的施設 世界佛學苑之佛法系統觀 一、遺教之整治 二、學理之研究 三、道行之修習 四、效果之成就 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 一、前二期我對一切佛法的看法 二、第三期我對一切佛法的看法
整理僧伽制度論 僧依品第一 一、建立僧數 二、抉擇問答 宗依品第二 一、宗名 二、宗史 三、宗學 四、問答 整理制度品第三 第一節教所 第二節教團 第三節教籍 第四節教產 第五節教規 籌備進行品第四 一、次第三期籌備 二、問答政教分離 |
ISBN | 9787508069036 |
點閱次數 | 420 |
建檔日期 | 2017.02.14 |
更新日期 | 2017.02.14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