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普慧
|
出版日期 | 2014.06.01 |
頁次 | 430 |
出版者 |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wpcbj.com.cn/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普慧 本名張弘,生於陝北黃河岸邊,長於塞上古城榆林、神木。歐盟ERAsMus專案學者曾任西北大學文學院院長,現任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1979年起,先後求學於陝西師範大學榆林專修科、西南師範學院、東北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南開大學 等校,獲文藝學碩士學位,中國古代文學博士學位,中國古典文獻學和中國宗教思想史博士後證書。主要研究領域:漢語佛教文學研究、中國宗教思想史、中外文化交流史。
|
目次 | 導論 第一章 佛教的發展與晉宋思想文化的特質 第一節 南下、過江高僧對東晉文化的影響 第二節 劉宋帝王與文人的佛教活動 第三節 文人參與的佛學討論及劉宋學術文化重“義理”的特質 第二章 佛教哲學與晉宋山水文學 第一節 山水審美的產生與宗教的聯姻 第二節 般若學與山水文學 第三節 淨土思想與山水文學 第四節 涅槃學與山水文學 第三章 齊梁文人的佛教活動及其佛學思想 第一節 齊梁文人的佛教實踐活動 一、接交名僧 二、盛辦法會 三、實踐戒律 第二節 齊梁文人的佛學思想 一、佛教神不滅論 二、二諦義與法身義 三、夷夏之辨與佛道之爭 四、三教並用與三教歸一 第四章 齊梁文人崇佛詩歌之創作 第一節 引佛語入詩歌 一、禪 二、梵 三、慧 四、塵、六塵 五、法 六、淨 第二節 表現佛教“空”義的詩歌 第三節 遊寫佛寺的詩歌 第五章 詩歌聲律與佛教 第一節 詩歌聲律的發生與發展 第二節 漢語反切及聲韻對佛教梵語、梵唄的借鑒 第三節 詩歌四聲說的形成與佛經轉讀、佛教悉曇 第六章 梁陳宮體文學與佛教 第一節 “宮體”之釋名及南朝浮豔文風 第二節 天竺生殖文化與佛典豔事 第三節 中土傳統的生殖文化與晉宋齊梁的浮豔之風 第四節 宮體文學中的色欲空相 第五節 陳代宮體作家與佛教 第七章 佛教與五朝敘事小說及“世說體”、史傳文學 第一節 小說的敘事性結構與佛教 第二節 佛教故事、譬喻對志怪小說的影響 一、人生觀和道德觀 二、時空觀 三、情節、敘述人 四、奇特的想像 第三節 佛教與“世說體”及史傳文學 第八章 南朝文論思想與佛教 第一節 佛教禪智論與東晉南朝的審美虛靜說 一、虛靜說的提出 二、慧遠的禪智論 三、慧遠禪智論對審美虛靜說的昇華 四、宗炳對審美虛靜說的貢獻 五、劉勰對審美虛靜說的貢獻 第二節 《文心雕龍》的成書及其與佛教成實學 一、《文心雕龍》成書時間考證 二、劉勰向沈約獻書時間考證 三、劉勰與沈約之關係 四、劉勰直接獻書于沈約之因 五、《文心雕龍》與佛教因明學 六、《文心雕龍》與佛教鹹實學 七、《文心雕龍》與《成實論》之關係 第九章 佛教與漢魏六朝文學 第一節 佛教的傳入與佛典的翻譯 一、佛教的傳入與中國人對佛教的接受 二、佛典翻譯的興起與翻譯的標準 第二節 佛教對文人思想觀念的影響 一、佛教的時空觀與立體思維 二、佛教的人生觀:空、幻、夢、苦 三、佛教的死亡觀:無常、涅槃、輪回 第三節 佛教與文學活動 一、文人崇佛文學 二、佛教與文學集團 三、佛教與文學流派 第十章 佛典文學及其影響下的本土文學變化 第一節 佛教元典文學 第二節 佛典翻譯概況 第三節 漢譯佛典文學 第四節 佛典漢譯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第十一章 禪宗六祖惠能與文學 第一節 惠能與其碑銘的三位文人作者王維、柳宗元、劉禹錫 一、王維的第一碑 二、柳宗元、劉禹錫的第二、第三碑 第二節 禪宗六祖名諱小考 附錄一 兩漢上郡龜茲屬國及其文化遺存考臆 附錄二 釋“普慧” 主要參考文獻 主要人名索引 後記
|
ISBN | 9787510081385 |
點閱次數 | 330 |
建檔日期 | 2017.03.1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