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論佛教考古研究中的「模式」=On the "Pattern" in Buddhist Archaeology Research
作者 于春 (著)=Yu, Chun (au.)
出處題名 西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卷期v.43 n.3
出版日期2013.05
頁次47 - 51
出版者西北大學學報編輯部
出版地西安, 中國 [Xi'an,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
關鍵詞佛教考古=Buddhist archaeology; 造像模式=Pattern of Buddhist statue; 長安模式="Chang'an Pattern"
摘要宿白先生提出的「涼州模式」「雲岡模式」是中國佛教考古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佛教造像「模式」成立與否的論證應建立在考古類型學的分析之上,並結合歷史背景討論其存在的可能性、來源及影響等。佛教造像「模式」成立的標誌是:是否在內容上自成體系、是否占據主導地位、是否產生巨大的影響力。「長安模式」是否成立是目前佛教考古學研究中亟須解決的學術問題。

"Liang Zhou Pattern" and "Yun Gang Pattern" put forward by famous Chinese archaeologist Su Bai have been a milestone in Buddhist archaeology research field. The established marks of some certain kind "pattern" of buddhist statue should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ree: having its own system with distinctive features, being dominant and bringing a tremendous influence. It′s an urgent academic question that "Chang'an Pattern" can be established or not.
目次一、前言 47
二、「涼州模式」與「雲岡模式」:模式內容和意義 48
(一) 「涼州模式」 48
(二) 雲岡模式 48
三、「仙佛模式」及其他: 辨別「模式」與「樣式」 48
(一) 「模式」與「樣式」 48
(二) 「仙佛模式」及其他 49
四、以「長安模式」為例 50
五、結語 50
參考文獻 51
ISSN10002731 (P); 10002731 (E)
DOI10.16152/j.cnki.xdxbsk.2013.03.016
點閱次數290
建檔日期2017.03.23
更新日期2019.10.03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7193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