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日本的上座部佛教研究 ── 兼評馬場紀壽《上座部佛教思想的形成 ── 從佛陀到覺音》 |
|
|
|
作者 |
張文良 (著)
|
出處題名 |
世界宗教文化=The Religious Cultures in the World
|
卷期 | n.2 |
出版日期 | 2016.04 |
頁次 | 49 - 54 |
出版者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雜誌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iwr.cass.cn/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張文良,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 |
關鍵詞 | 上座部佛教; 馬場紀壽; 覺音; 《清凈道論》 |
摘要 | 日本自19世紀末就開始引入歐洲的語言學和文獻學以及文化人類學的方法研究上座部佛教,並取得了大量的學術成果。進入21世紀,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的馬場紀壽脫穎而出,在上座部佛教研究領域做了新的開拓。在佛教的教科書中,在斯里蘭卡和東南亞傳播的"上座部佛教"與東亞地區傳播的"大乘佛教"被視為不同的體系。但在古代印度(包括古代南亞地區),兩者的歷史真相如何,在歷來的研究中並不明了。特別是在日本佛教界和學術界,人們習慣於透過所謂大乘佛教的視角看待上座部佛教,或者貶之為小乘佛教或者將其視為大乘佛教之前的原始佛教。馬場紀壽大量利用巴利文、梵文、漢文文獻,對上座部佛教的思想發展作了重新解讀,特別是對《清凈道論》的作者覺音的思想作了綜合考察,再現了從原始佛教到5世紀的上座部佛教思想發展歷程,探討了思想發展的內在邏輯。因此,馬場紀壽的上座部佛教研究可為國內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
目次 | 一、先行研究的得失 49 二、覺音的注釋文獻的思想史價值 51 三、上座部佛教的思想形成 52 四、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 53 五、餘論 54 |
ISSN | 10076255 (P) |
點閱次數 | 676 |
建檔日期 | 2017.03.31 |
更新日期 | 2024.03.0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