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荒木見悟
;
廖肇亨
|
版本項 | 第2版 |
出版日期 | 2017.04.24 |
頁次 | 576 |
出版者 | 聯經出版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linkingbooks.com.tw/LNB/index.aspx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叢書名 | 國科會經典譯注計畫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荒木見悟,1917年出生於日本廣島,師從日本九州儒學嫡脈楠本正繼,為國際知名的漢學與佛學大家。專研儒佛關係、宋明理學、近世佛教思想、日本漢學,著作等身,學貫古今。曾任福岡大學、九州大學、久留米大學教席,現為九州大學名譽教授、日本中國學會名譽顧問。著有《佛教與儒教》、《明代思想研究》、《明末宗教思想研究》、《陽明學的位相》、《近世中國佛教的曙光——雲棲袾宏之研究》、《憂國烈火禪》等。
|
摘要 | 《佛教與儒教》以華嚴學、禪學、朱子學、陽明學為討論中心。以「本來性」與「現實性」作為分析的視角,就彼此之間思維錯綜複雜的關係條分縷析,不以成見軒輊彼此,對宋代以來的朱子學、陽明學、禪學皆能不以陳見入胸,且能尊重彼此之間的差異,不妄為牽糅比附,自20世紀初期開始,三教關係一直是日本漢學界夙所關心的重要範疇,但對於宋明儒佛關係的研究,此書仍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性。本書不只是一部儒佛關係史,充滿了方法論的啟示,代表了20世紀日本中國學界最重要的成就之一。 本書除了在華嚴學、禪學、朱子學、陽明學都各有精闢的見解之外,另外在中國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性尚可就數端觀之: 一、就儒釋關係而言,此書仍為目前最重要的參考資料之一。蓋儒釋關係的研究往往因為各自立場的不同,未能客觀公正地看待彼此得失所在。自20世紀初期開始,三教關係一直是日本漢學界夙所關心的重要範疇。荒木教授之前的學者若小柳司氣太、久須本文雄、常盤大定等人雖然都有專著討論。但前此的研究者大多只停留私人交誼或字句比附的層次,從思維樣式的異同,剖析彼此之間錯綜複雜關係,仍然必須首推荒木教授此書。 二、就荒木見悟教授個人思想發展的歷程來看,此書雖係其早年之作,然其畢生治學主要命題幾乎皆已具見於斯,如儒釋關係、「真如∕現象(本來性∕現實性)」之牽纏、宋明以後禪宗思想的演變都已於此書中略見雛形。 三、就研究方法而言,此書以「華嚴—禪—朱子學—陽明學」為發展主線雖然過於單純,但難得的是:在四十年前即以注意思想動態的發展,以及不同思想傳統之延續與斷裂。荒木見悟乃從堅實的文獻閱讀出發,參酌西方重要的哲學論述,然而絕不刻意套用,仍然以中國思想傳統作為關懷的主體。 就上述三點視之,此書初版問世近四十年,增補新版亦近十年,仍然值得當今學界借鏡。本書為國家科學委員會經典譯注計畫之一。 |
目次 | 導論 《佛教與儒教》之問題範疇與價值定位 序論 「本來性」與「現實性」
第一章 《華嚴經》的哲學 第一節 逐機與稱法 第二節 別教一乘與同教一乘 第三節 論事事無礙 第四節 行布門與圓融門 第五節 信滿成佛 第六節 心、佛、眾生
第二章 《圓覺經》的哲學 第一節 《圓覺經》的提倡 第二節 頓悟漸修 第三節 絕對知 第四節 教禪一致 第五節 頓悟漸修與頓悟頓修——宗密、李通玄、禪
第三章 朱子的哲學 第一節 大慧宗杲的立場 第一項 悟境的實在 第二項 日用應緣處 第三項 超越日常的方法 第四項 悟入的樣態 第二節 現實性理解模式的轉換 第三節 天與心 第四節 所當然與所以然 第五節 本然之性與氣質之性 第六節 四端說 第七節 已發未發 第八節 持敬 第九節 格物致知 第十節 豁然貫通
第四章 王陽明的哲學 第一節 知行合一 第二節 致良知 第三節 無善無惡
結語 初版後記 新版後記 《佛教與儒教》主要引用書目 附錄一:「新版佛教與儒教」的撰述意圖 附錄二:年譜 附錄三:荒木見悟教授著作目錄 譯者後記 索引 |
ISBN | 9789570849400 (平裝) |
點閱次數 | 604 |
建檔日期 | 2017.08.22 |
更新日期 | 2017.08.25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