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華嚴研究 第一輯=Studies of Master Sheng Yen Vol.1 |
|
|
|
作者 |
呂建福 (著)=Lu, Jian-fu (au.)
|
出版日期 | 2013.03.01 |
頁次 | 348 |
出版者 | 三秦出版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sqcbs.cn/
|
出版地 | 西安, 中國 [Xi'an, China]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摘要 | 《華嚴研究》是《華嚴研究(第1輯)》的名稱,“華嚴”指稱本刊的特定對象,“研究”表示本刊的學術性質。顧名思義,本刊是以“華嚴”為研究對象的學術性刊物。按刊物的類型,屬於不定期的學術集刊。 華嚴研究,即是研究華嚴的學問,稱之為華嚴學。華嚴學研究的對象首先是《華嚴經》,故此或有稱‘華嚴經學”者。《華嚴經》首譯於5世紀初期的東晉之末,再譯於7世紀末的武周時期,其本均來自于闐,初由胡譯漢,故狹義的華嚴經學就此大本而言。但是《華嚴經》纂集多種單行經而成,其中最早的《兜沙經》譯於2世紀後期的東漢,隨後的《菩薩本業經》尤其《漸備一切智德經》等多部相關經典譯於3世紀的魏晉時期,故廣義的華嚴經學包括漢魏以來譯出的所謂支分經以及眷屬經,也就是統稱的華嚴經類。華嚴經類在印度和西域有支分經與集成經以及眷屬經,也有其相應的論典,在中國又有此諸經論的翻譯、講論、注疏之學,南北朝時期形成諸多學派,從華嚴的立場自可納人華嚴學,但從不同支分經、眷屬經及其學說自身的認同來看,就未必都在華嚴學範疇,如地論學就不好歸人華嚴學。隋唐時期,注疏原典之外又著書立說,創建宗派,形成華嚴宗,於是就有所謂的華嚴宗學。華嚴經類、華嚴學、華嚴宗或流衍後世,或東傳韓日諸國,或轉譯西夏藏蒙諸文,華嚴學的研究範圍更有擴展。近代以來興起學術研究之風,用現代學術立場和方法研究《華嚴經》、華嚴學、華嚴宗及其相關領域,就形成了現代意義的華嚴學,正是呂建福主編的本刊《華嚴研究》。 |
目次 | 關於《佛說如來興顯經》幾個譯本的比較研究 ‘華嚴十地”的形成過程:以其與《菩提心經》的關係為中心 善知識彌伽:對《華嚴經入法界品》原典的一個考察 從《華嚴經入法界品》的構成素材研究及與漢譯本的對比來看 《四十華嚴》的特點:以《大天神章》為例 “唯心義”考:以新舊兩譯《華嚴經》“唯心偈”為中心 華嚴宗觀行文獻的真偽及其產生年代 《華嚴經》為何要“重勘覓玄” 《華嚴經》中的空與唯心 《華嚴經》修行道中三昧之作用 《華嚴經人法界品》中的隱喻 由《華嚴經》經文結構探討其中菩薩名號之表法 《華嚴經》中的‘普賢符號”意涵研究 《華嚴經》之菩薩住處信仰 《華嚴經世主妙嚴品》雙回向模式探析 “離世間”與‘‘人法界”:“華嚴三品”的現代意義 《華嚴經論》中的一乘思想 《華嚴經》信行與華嚴宗形成:以三階教與華嚴宗的關係為中心 義相學派的《華嚴經》思想與實踐 佛國寺創建的背景與華嚴思想:以表訓和神琳的華嚴思想為中心 明朝華嚴宗的弘傳述略 論清代初期華嚴宗在江南的復興 馬一浮對華嚴宗哲學的融攝與詮釋 也談華嚴四十二字門 華嚴四十二字門及其思想 盧舍那佛的圖像源流及其彰顯的華嚴法界觀 首屆中國華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世界華嚴學會議報道 首屆中國華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世界華嚴學會議致辭 首屆中國華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世界華嚴學會議論文概述 |
ISBN | 9787551802871 |
點閱次數 | 288 |
建檔日期 | 2017.08.22 |
更新日期 | 2017.09.25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