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王邦維 (著)=Wang, Bang-wei (au.)
|
出版日期 | 2014.12.01 |
頁次 | 399 |
出版者 | 蘭州大學出版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onbook.com.cn/
|
出版地 | 甘肅, 中國 [Gansu, China] |
叢書名 | 歐亞歷史文化文庫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摘要 | “歐亞歷史文化文庫”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來我國內陸歐亞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時選擇了部分國際歐亞學的經典名著,涉及區內眾多民族、多種文化類別的語言、文字、風俗、宗教、生產和生活方式等內容及其相互影響,在研究方法和資料構建上獨顯歐亞視野的優勢和特色。 該套叢書的出版宗旨是:使讀者能夠在歐亞這一視野下系統、全面地品讀歷史,審視文化傳統的發生、發展和變遷,認識我們的歷史文化在世界文明進程中所起的作用,推動我國的民族史、宗教史、邊疆史、斷代史乃至中華文化傳統等現代中國歷史文化研究的進步。 系統出版這些成果,對於指導我們國家的發展實踐和構建穩定的發展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其研究方法與研究成果,對於我國的民族史、宗教史、邊疆史、各斷代史乃至中華文化傳統等現代中國歷史文化研究的啟發和推動作用,也將意義深遠。 本書是“歐亞歷史文化文庫”中的一種。本書是作者研究佛教與中印文化關係的論文集,包括略論古代印度佛教的部派和大小乘問題,釋迦牟尼時代以後的提婆達多派,說一切有部與中國佛教史的研究,論安世高及其所傳學說的性質,禪宗所傳祖師世係與印度佛教的付法藏傳統,法顯與《法顯傳》:研究史的考察,扶南沙門曼陀羅事蹟鉤沉,題敦煌本《南海寄歸內法傳》,法顯與佛教律在漢地的傳承,論阿富汗新發現的佉盧文佛教經卷,關於法顯從斯里蘭卡帶回的幾種佛經,佛教神話中的“字書”,玄奘的梵音“四十七言”和義淨的“四十九字”,從安然的著作看中國唐代的悉曇之學,錦綺之花:關於古代佛經的翻譯,“洛州無影”與“天下之中”,“都廣之野”、“建木”與“日中無影”,佛教的“中心觀”與古代中國的文化優越感,佛教觀念中的“眾生”與“民族”,還有關於《慧往五天竺國傳》《王玄策事蹟鉤沉》等著作的書評。 |
目次 | 1 略論古代印度佛教的部派和 大小乘問題 1.1 疑問的提出 1.2 什麼是部派 1.3 什麼是大乘 1.4 部派與大乘 1.5 結束語 2 論義凈時代的印度佛教寺院 2.1 寺院內部的組織 2.2 寺院的經濟活動 2.3 寺院的宗教生活 2.4 寺院的教育 3 論釋迦牟尼時代以後的 提婆達多派 4 說一切有部與中國佛教史的研究 5 論安世高及其所傳學說的性質 5.1 「菩薩」和「開士」 5.2 所謂「安世高學派」 5.3 大乘經還是小乘經 5.4 結語 6 譬喻師與佛典中譬喻的運用 6.1 究竟什麼人算是譬喻師 6.2 所謂譬喻師從哪兒來 6.3 譬喻師在說一切有部之內還是之外 6.4 譬喻師與佛典中譬喻的運用 7 禪宗所傳祖師世系與印度的 付法藏傳統 7.1 敦煌本《壇經》中的印度祖師世系 7.2 《壇經》與印度佛教的付法藏傳說 7.3 其他的印度佛教祖師傳法世系傳說 7.4 僧祐記載的說一切有部祖師世系 7.5 上座部所傳的兩種祖師世系 7.6 佛教的部派與付法藏傳說的形成 7.7 說一切有部與禪宗所傳祖師世系 8 《大乘二十二問》之最末一問 ——曇曠對佛教部派問題的認識 9 法顯與《法顯傳》:研究史的考察 1O 扶南沙門曼陀羅事跡鉤沉 11 題敦煌本《南海寄歸內法傳》 12 略論大乘《大般涅槃經》的傳譯 13 「雜藏」考 14 跋梵文貝葉經說出世部比丘律 15 論阿富汗新發現的怯盧文佛教經卷 16 關於法顯從斯里蘭卡帶回的幾種佛經 17 法顯與佛教律在漢地的傳承 18 佛傳神話中的「字書」 19 玄奘的梵音「四十七言」和義凈的「四十九字」 20 北涼曇無讖依龜茲國文字說十四音事辯證 21 鳩摩羅什《通韻》考疑暨敦煌寫卷s.1344號相關問題 22 從安然的著作看中國唐代的悉曇之學
23 「錦綺之花」:佛經的語言、文本與翻譯 24 鄭樵《通志·七音略》中的「胡僧」及其他 25 「洛州無影」與「天下之中」 26 「都廣之野」「建木」與「日中無影」 27 佛教的「中心觀」與古代中國的文化優越感 28 佛教觀念中的「眾生」與「民族」 附錄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
ISBN | 9787311046705 |
點閱次數 | 376 |
建檔日期 | 2017.08.24 |
更新日期 | 2017.09.1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