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作者 |
顏娟英
|
版本項 | 初版 |
出版日期 | 2016.09 |
頁次 | 440 |
出版者 | 石頭出版社 |
出版者網址 |
http://rocks.pixnet.net/blog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摘要 | 本書共收錄十二篇文章,發表時間歷從1987年到2008年。除了首章〈唐代銅鏡文飾之內容與風格〉側見唐代盛世的藝術發展外,有八篇以中古時期佛教藝術為研究對象。另有二篇是針對佛教美術考古的研究方法進行檢討與省思,以及一篇拓片整理側記。 九〇年代的佛教藝術學界以石窟研究為中心,作者運用考古學、圖像學的研究取徑,以及親身田野調查,根據佛教美術跨越時、空的特質,以宏觀視野進行議題研究。本書一開始以唐代銅鏡文飾風格、與武周時期長安七寶臺雕刻研究等三篇文章,架構初盛唐圖像風格與當時社會、文化、政治的關係。為了釐清後武周時期的佛教藝術發展,再進一步作縱向朝代延伸,橫向跨地域研究圖像風格。並試圖從單純圖像研究,走入信仰背景的探討,進一步復原或探究石窟的宗教功能。本書也收錄一篇針對九〇年代日本學界對於北齊「法界人中像」的論戰,試圖釐清始末後提出自己的觀點。最後一篇則提出拓片資料的重要性,由於中國佛教造像具有強烈的公眾性,石窟與造像碑皆然,故拓片研讀對於該時代的政經社會情況提供了更全面的認識。 作者於1977年赴美留學,在中國未開放的年代便進入國境田野調查,親身觀察作品,更運用圖像學進行研究,同時也重視文獻、經典的掌握。另一方面,身處西方教育環境必須接觸歐洲歷史文化而視野大開,故觀察視角恢弘,論題目標明確且研究深入。各篇敘述邏輯清晰,加上簡練暢達的文筆,使讀者閱讀流暢,能跟隨作者之眼,探索佛教藝術的歷史時空,享受獲取知識的種種樂趣。 |
目次 | 佛教藝術與學習心路歷程──給讀者的前言
1 唐代銅鏡文飾之內容與風格
附錄一隋唐墓銅鏡出土報告 附錄二紀年唐墓出土銅鏡表 附錄三隋唐鏡銘文集成
2 武則天與唐長安七寶台石雕佛像
3 唐長安七寶台石刻的再省思
附錄一唐代七寶台造像一覽表 附錄二造像銘文德感造像記、王璿造像記、高延貴造像記、李承嗣造像記 韋均造像記、蕭元昚造像記 姚元之造像記、姚元景造像記 新莊像銘之一、新莊像銘之二、新莊像銘之三 新莊像銘之四、佛三尊像殘銘
4 盛唐玄宗朝佛教藝術的轉變
附錄一玄宗朝造像題記表 附錄二長安洛陽寺觀資料表
5 天龍山石窟的再省思
附錄天龍山石窟主要造像配置及流散表
6 北齊禪觀窟的圖像考──從小南海石窟到響堂山石窟
附錄一響堂山石窟刻經整理 附錄二小南海石窟中窟外壁刻經《大般涅槃經.聖行品》錄文
7 佛教藝術方法學的再檢討
8 中國中古時期美術考古的再省思
9 北朝華嚴經造像的省思
附錄造像題記盧舍那像 人中像
10 唐代十一面觀音圖像與信仰
11 大足石窟千手千眼觀音初探
12 佛教造像、題記與拓片─整理傅斯年圖書館拓片側記
徵引書目 |
ISBN | 9789866660344 (精裝) |
點閱次數 | 341 |
建檔日期 | 2018.09.28 |
更新日期 | 2018.09.2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