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傳習錄》《壇經》修養論與修行觀之比較:從道德主體通過形氣主體至無限親近幾乎當下=Self-clutivation Comparative Study of Instractions forPractical Living and Platform Sutra – from Moral Subjectthrough Body-chi Subject to Infinely close and AlmostImmediate
作者 周君璞 (撰)=Chou, Chun-pu (compose)
出版日期2016
頁次166
出版者淡江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tku.edu.tw/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碩士班
指導教授高柏園
畢業年度104
關鍵詞《傳習錄》=Instractions for Practical Living; 《壇經》=Platform Sutra; 道德主體=Moral Sabject; 形氣主體=Body-chi Subject; 無限親近幾乎當下=Infinely close and Almost Immediate
摘要 本論文嘗試研擬中國傳世文獻《傳習錄》、《壇經》所曉諭之義理精神及其價值,通過當代港台新儒家之牟宗三、當代身體觀氣學論者楊儒賓和瑞士漢語學界中國哲學論者畢來德,對於文本所進行的特色詮釋、理論建構與批判視域借以反芻,從而得出能與當代社會文明,欠缺生命自覺所產生的種種疑難雜症,試圖找尋一盞明燈照亮無明迷人之心。

其次,本論文重視以作者本身直接與文本發生哲學、義理的交流、探索生命、文化向度;其次借鑑近當代學者第二序詮釋,間接地加以敘述、推論與印證當代性意涵。

再依傳統文獻的時序觀之,唐《壇經》先於明《傳習錄》,但本論文選擇另外一種的安排:從其個人主觀意識而言,依筆者習於淡江大學當代新儒家袁保新、高柏園、周德良以及羅雅純眾先生們,所持信念將之凝鑄的義理學門下,學者本身帶有儒者本位、儒家學派性格在先,實所難以避免。而由此通孔穿隧前行所遇之重重阻礙與困境,造就筆者適時適度抽離以佛家、佛教和道家學派的觀點進行調適與自我辯證;從其客觀研究發展而言,倘若將其《壇經》置於《傳習錄》之前,勢必產生使人以為本論文從佛教內部佛理與外部歷史軌跡接續宋明理學,視為一種帶有以佛攝儒的假想存在。無可厚非,上述不排除筆者對於某些文義闡釋,可能帶有儒者性格去潤飾佛家的軌跡存在,不可排除地視為以儒攝佛,但無須緊張的是,此二家學派、兩大系統至終歸逆返於本論文終極核心宗旨:「修養論」與「修行觀」等工夫義上,此等並不會只停留在此先前預設之通孔,而是冀望達成其會通、融貫之可能。

故本論文重視以作者本身直接與文本發生哲學、義理的交流、探索生命、文化向度;其次借鑑近當代學者第二序詮釋,間接地加以敘述、推論與印證當代性意涵。方法論的提出,採法國漢語學界漢學家畢來德的「主體性範式的全面反思」、「經驗重構論」(學者蕭振邦命名)以及當代新儒家學者高柏園「道家型態的中介:讓異質意識形態通過『平臺』得到互為話語權的空間,形成會通的可能。」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and the argumentation spirit of Instractions for Practical Living and Platform Sutra. By the Mou Tsung-San, Yang Rur-Bin and Jean François Billeter''s annotation features,we try to find a beacon to illuminate the heart that produce incurable diseases which is lack of conscious life.
Furthermore, we pay attention the communication of rationalist and pholosophy with the author and text to explore the life. Moreover, through the present scholars’ second explain, the thesis indirect narrative the meaning.
目次第一章、導論 1
第一節、《傳習錄》與《壇經》修養論與修行觀思想比較研究之價值 1
一、 就《傳習錄》與《壇經》著書旨趣、成就經典之處說 1
二、 《傳習錄》與《壇經》之前人研究回顧 4
三、 《傳習錄》與《壇經》全文為我們一生奠基永恆精神義理 6
第二節、方法論的提出 8
一、 方法論的提出概述 8
二、 本論文採用之方法論之詳述 8
三、 論畢來德詮釋模式之限制性提出 13
第二章、先於《傳習錄》、《壇經》實踐論述的取徑——從古代到當代提出工夫義的詮釋模型 17
第一節、《傳習錄》、《壇經》思想修養論、修行觀的地位 17
一、 分論《傳習錄》思想中——「修養」地位的重要性 17
二、 分論《壇經》思想中——「修行」地位的重要性 22
三、 綜論實踐中的主體論述之地位評價——析評以及再建構杜保瑞工夫理論的分判 25
第二節、逆覺體證一種主體共法的範式——從《傳習錄》到《壇經》詮釋的展開 28
一、 逆覺體證基本義理之介紹 28
二、 逆覺體證性徵界定與申論——加以觀之當代性意義 29
三、 逆覺體證對於《傳習錄》修養論之詮釋 44
四、 逆覺體證對於《壇經》修行觀之詮釋 48
第三節、「形氣主體」一種現象表徵通向內裡的展開——從「道德主體」、「作用是性」議題論述展開 51
一、 儒家身體觀「形氣主體」基本義理之提出 51
二、 論朱熹「作用是性」以及再省察——「道德主體」與「形氣主體」互為涵攝之可能 56
第三章、論儒家思想《傳習錄》中的修養觀 61
第一節、論王陽明「知行合一」說——從其生活場域與實踐情境體察「靜」、「動」之間 61
一、 問題的導出 61
二、 論「知行合一」基本義理即其反思 62
三、 牟宗三對於王陽明「知行合一」之詮釋 72
四、 唐君毅對於王陽明「知行合一」之詮釋 74
五、 「知行合一」詮釋轉向的提出 77
第二節、論《大學》「格物致知」修養論——以朱熹、王陽明為展開 80
一、 問題意識的導出——格物致知不往兩造較勁處講,從化紛爭為立論 80
二、 古代經教與義理疏解——如何以漢宋立場從執天秤兩端之平衡 82
三、 現代詮釋的當代定位——「格物致知」的詮解仍然停滯不前 85
四、 格物致知對於現代學術詮釋的可行性如何? 91
第四章、論佛家思想《壇經》中的修行觀——論六祖壇經心之無念無相無住以修行與慧解之不二觀之研究為核心 92
第一節、概述《壇經》〈定慧品〉所傳達之佛理意涵及其問題 92
第二節、定慧體用與緣起性空之關係 94
一、 從牟宗三論佛教體用義理解 94
二、 「緣起性空」別於大乘、如來藏思想的解讀——從「佛性」導出「界論」、「場所哲學」之探究 97
第三節、論定慧不二之工夫義——從有執以無執,無執無相對至於絕對境界 103
第四節、論慧能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以牟宗三與唐君毅詮釋分論 106
一、 牟宗三——空性與佛性:本體論、宇宙論的雙向論述 106
二、 唐君毅——內外不住、三際念斷:從工夫復本體一路 108
第五節、慧能修養論之定位與發展 110
第五章、從「道德主體」與「作用的保存」通過「形氣主體」至「無限親近幾乎當下」 112
第一節、論「作用的保存」基本義理與道家實踐動力的背景 112
一、 「作用的保存」從「無」的境界下凝成 112
二、 「作用的保存」基本義理疏理及其二序詮釋之反省 115
三、 「作用的保存」之共法範式的提出 128
第二節、論楊儒賓「形氣主體」以孟子「盡心、養氣與踐形」兼論畢來德詮莊子哲學「無限幾乎當下」之意義 131
一、 問題的導出 131
二、 楊儒賓「踐形」的傳統註釋及其反思——踐形以生色,養勇以不動心,盡心以通天地合流 132
三、 論畢來德「無限親近幾乎當下」基本意義即其反思 137
第三節、論牟宗三「道德主體」、「作用的保存」與楊儒賓「形氣主體」會通之嘗試及其二序詮釋之反省 143
第六章、結論 156
參考文獻 157
點閱次數420
建檔日期2020.02.12
更新日期2023.01.17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8968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