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敦煌詩歌用韻研究=The Study of Rhymes in the Poems and Songs of Dunhuang |
|
|
|
作者 |
謝佩慈 (著)
|
出版日期 | 1999.06 |
頁次 | 415 |
出版者 | 國立中山大學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nsysu.edu.tw/
|
出版地 | 高雄市, 臺灣 [Kaohsiung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學位類別 | 碩士 |
校院名稱 | 國立中山大學 |
系所名稱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指導教授 | 孔仲溫 |
畢業年度 | 87 |
關鍵詞 | 敦煌=Dunhuang; 詩=Poems; 歌辭=Songs; 押韻=Rhymes; 中古音=Ancient Chinese Sound; 西北方音=Northwestern dialect |
摘要 | 「敦煌詩歌」指的是敦煌一帶所保存的詩歌作品,其時代大抵以唐五代為斷限,且以詩歌的創制時代為準。所謂「詩歌」係採廣義之義涵,就體製而論包括狹義的「詩」──古體詩、樂府詩、近體詩;以及託於曲調、能發聲歌唱的「歌辭」。 「敦煌詩歌」主要出自莫高窟藏經洞,少數刻寫於莫高窟碑石,並有吐魯番、黑城等地出土文書。敦煌為交通要衝,文化交流頻繁,敦煌文書所反映的語音現象並不僅止於敦煌一地;而在敦煌以外的西北地區,也有敦煌文書的出土。因此,本論文的材料並不限於敦煌當地出土者,但為稱述之便,統稱為「敦煌詩歌」。 全文凡分五章,第一章〈緒論〉,敘述「研究動機」、「相關研究史」以及「研究範圍、方法與材料」;第二章〈敦煌詩用韻析論〉、第三章〈敦煌歌辭用韻析論〉,分別論述敦煌詩及敦煌歌辭之韻部及調類;第四章〈敦煌詩歌與其他文學作品用韻之比較〉,比較敦煌詩歌與變文、唐詩、宋詞之用韻,並嘗試構擬音值;第五章〈結論〉,先敘「敦煌詩歌用韻的特色」,再論「敦煌詩歌用韻研究的價值」以及「相關論題的未來展望」。〈附錄〉包括「敦煌詩韻字表」、「敦煌詩韻譜」、「敦煌歌辭韻字表」、「敦煌歌辭韻譜」、「敦煌詩合韻統計表」、「敦煌歌辭合韻統計表」。 敦煌詩歌用韻約有幾項顯著的特色:1.蟹攝三、四等字混入止攝;2.遇攝部分聲母字混入止攝,尤、侯唇音字轉入遇攝;3.蟹攝部分一、二等唇、牙、喉音字混入麻韻,偶也協果攝;4.江攝遠通攝而近宕攝;5.梗攝與曾攝開口不分,蒸三與庚清青混;6.陽聲及入聲韻尾的消變;7.「濁上變去」之興起。這些特色並不全然屬於唐五代西北方音,惟相對於中原文人之作,敦煌詩歌每每更早透露出語音演變之跡。 |
目次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相關研究史述評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材料 6 一、研究範圍 6 二、研究方法與材料 7 第二章 敦煌詩用韻析論 9 第一節 敦煌詩之韻例 9 第二節 敦煌詩之韻部 12 第三節 敦煌詩之調類 48 第三章 敦煌歌辭用韻析論 53 第一節 敦煌歌辭之韻例 53 第二節 敦煌歌辭之韻部 56 第三節 敦煌歌辭之調類 91 第四章 敦煌詩歌與其他文學作品用韻之比較 95 第一節 陰聲韻 98 第二節 陽聲韻 110 第三節 小結 127 第五章 結論 129 第一節 敦煌詩歌用韻的特色 129 第二節 敦煌詩歌用韻研究的價值 132 第三節 相關論題的未來展望 137 參考引用文獻 139 附錄 一、敦煌詩韻字表 1 二、敦煌詩韻譜 32 三、敦煌歌辭韻字表 110 四、敦煌歌辭韻譜 138 五、敦煌詩合韻統計表 198 六、 敦煌歌辭合韻統計表 224 七、 敦煌詩全濁上聲字統計表 254 八、 敦煌歌辭全濁上聲字統計表 255 |
點閱次數 | 227 |
建檔日期 | 2020.04.30 |
更新日期 | 2023.01.0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