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活即修行”的本體、境界與現實型態=Nature, realm and realistic modes of "life being cultivation" for Linji Chan School |
|
|
|
作者 |
釋聖凱=Shi, Shen-Kai
|
出處題名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卷期 | n.22 |
出版日期 | 2013 |
頁次 | 15 - 18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哲學系 |
關鍵詞 | 生活即修行; 性在作用; 平常心是道; 制度性生活 |
摘要 | 本文從本體、境界與現實型態三個方面詮釋“生活即修行”的涵義:一、“生活即修行”的本體在於“般若法性”,是理悟與實踐並重;二、其境界是“平常心是道”,提倡在生活中要有真實的體悟,培養去執、自由、寧靜、靈性之心;三、“生活即修行”只關涉修道個體,與寺院等組織無關,寺院的制度性生活必須是出世、批判世俗意義的生活,必須強調只有出家、禁欲主義的生活才是修行。 |
目次 | 一、“生活即修行”的本體 ─ “性在作用” 15 二、“生活即修行”的境界 ─ 平常心 16 三、“生活即修行”的現實型態 ─ 僧人修道生活與組織制度的區別 17 |
點閱次數 | 619 |
建檔日期 | 2020.05.11 |
更新日期 | 2021.12.15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