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文殊信仰的初傳 — 以《古清涼傳》為中心的考察
作者 陳龍
出處題名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卷期(總號=n.25)
出版日期2016
頁次114 - 128
出版者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忻州師範學院
摘要有著"清涼世界"美譽的山西五臺山,是中國最早形成的佛教名山之一,并且于其中居首要地位,而其地位和價值的構建就在于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從南北朝以來,這里就成為僧俗大眾巡禮朝拜的文殊信仰中心;到了唐代,逐漸成為全國性的,甚至亞洲佛教信仰圈公認的佛教圣地。如果沒有文殊信仰,此山就失去了"圣山"的意義,故文殊信仰是五臺山信仰的核心與靈魂。文殊,全稱"文殊師利",又稱"曼殊室利""曼殊尸利""滿祖室哩",因其具有不可思議微妙功德,最勝吉祥,又意譯為"妙吉祥""妙德"。從佛教傳入中國以
目次一、文殊信仰的特質 114
(一)具有超越宗派、特殊的山岳佛教形態 114
(二)重視示現與感通 115
(三)巡禮朝拜道場 116
二、文殊信仰的初傳 116
(一)文殊經典的最初傳譯 116
(二)文殊信仰正式形成 117
三、《古清涼傳》:神仙紫府 ─ 文殊道場 118
(一)文殊道場的確立:從佛典記載到定于一尊 118
(二)北朝時期文殊菩薩的感應事跡 119
1.文殊顯像 119
2.文殊垂示 120
(三)文書道場的初興:從周武滅佛道振興台山 122
1.隋朝拉開五台復興的序幕 122
2.唐初對五台山的經營 123
3.文殊道場初興的表現 124
(1)僧俗的止住 124
(2)巡禮者增加 124
(四)隋至唐初文殊菩薩的感通事蹟 124
1.文殊顯相 124
2.文殊垂示 126
點閱次數201
建檔日期2020.05.18
更新日期2020.05.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9404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