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唐洛陽儒、佛二家的復性觀念=Confucianist and Buddhist Idea of "Nature-Recovering" in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in Luoyang |
|
|
|
作者 |
季愛民
|
出處題名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卷期 | n.2 |
出版日期 | 2017 |
頁次 | 194 - 204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1.作者單位: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
關鍵詞 | 東山禪法; 復性觀念; 中唐儒家; 洛陽 |
摘要 | 在討論中唐儒家心性論淵源的時候,學者多採用思想比較的方法。洛陽地區近出銘文中首次出現中唐佛教的"復性"一詞。這提供從歷史環境的角度討論儒佛二家心性觀念關系的可能。佛教復性觀念延續了盛唐時期東山禪法的教學內容和禪修方法。這一禪法與中唐知識人試圖重整人倫秩序的理性精神頗為契合。貞元後期,李翱、韓愈定居洛陽,他們的親知友朋直接接觸禪法,不約而同地感知佛教的復性觀念。這是儒家知識人提出心性論的知識環境。 |
目次 | 一、銘文中的佛教復性觀念及其淵源 195 二、中唐儒、佛二家復性觀的關係 199 三、韓愈、李翱周圍的禪宗信眾 201 四、結論 204 |
點閱次數 | 199 |
建檔日期 | 2020.07.20 |
更新日期 | 2020.07.20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