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淨土三經與淨土圖像的淵源=A Discussion on the Origin of the Three Sutras and Images of Pure Land Buddhism |
|
|
|
作者 |
張同標 (著)=Zhang, Tong-biao (au.)
|
出處題名 |
2019年第一屆荊山論壇・佛教圖像文化學研討會=The First Jing Shan Forum: Cultural Studies on Buddhist Iconography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曾任江蘇省雙創人才、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近年來遍訪印度和中國的佛教文化遺址和文博機構,致力於中印佛像源流與傳播方面的研究。主要學術成果有博士論文《古印度佛像影響中國的三次浪潮》,專著《中印佛教造像源流與傳播》、《中國佛教美術發展史》分別獲省部級學術成果二等獎、三等獎。主攻佛教美術,側重於圖像源流和文化傳播。目前正在從事「舍衛城大神變與中印佛像蓮花座源流」、「中印佛教美術譜系研究」、「中華美學與藝術精神在門類藝術中的嬗變」、「佛教莊嚴圖像的中外源流與傳播」等課題的學術研究。 |
關鍵詞 | 淨土信仰; 華嚴信仰; 蓮花座; 淨土變相 |
摘要 | 淨土信仰以三經一論為核心。聯繫古印度的文化傳統分析,鳩摩羅什譯《小經》美化了蓮花池,視之為極樂淨土;康僧鎧譯《大經》進一步提出了「三輩往生」,以蓮花化生的方式作為往生極樂的具體途徑。《觀經》晚出,基於坐禪觀想的要求,非常細緻地具體化了淨土三尊和極樂世界的形象特徵,突破了大小二經的模糊性,又吸納了華嚴信仰中的蓮花座和蓮花座佛像,使得淨土信仰更加具象化。世親著《往生論》明確提到了淨土信仰借用了華嚴信仰的某些理念。就圖像而言,中國的淨土變相源于犍陀羅表現「蓮花藏世界海」的穆罕默德那利浮雕,阿彌陀佛五十二菩薩造像則是華嚴五十二階位元的圖像化,也是淨土信仰進一步吸納華嚴信仰的結果。古印度沒有明確的阿彌陀佛崇拜,也沒有流行西方極樂世界的圖像表現,因而淨土信仰主要是中國古代僧俗主動選擇和主觀意志的體現,淨土變相主要是中國自我的創造。 |
點閱次數 | 55 |
建檔日期 | 2020.07.2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