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在異同之間:試探印順法師對儒佛的會通與抉擇
作者 謝獻誼
出處題名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兩岸學術會議(第十七屆)
出版日期2019.05
頁次87 - 109
出版者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出版者網址 http://www.hongshi.org.tw/index.aspx
出版地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政治大學中文系博士生
主辦單位: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關鍵詞印順; 儒佛交涉; 五乘共法; 人生佛教
摘要本文嘗試梳理印順法師對儒佛的會通與抉擇等觀點,發現印順法師對儒佛異同的判攝,並非隨興地、散置式的個別見解,而是建立在「五乘共法」的佛法教乘施設架構底下觀看的結果。
在「五乘共法」的架構內部,儒佛的相「同」,係指在「人乘」法的階段內容,兩者具有高度相似性與類似點,尤其以《大學》為代表的「修身之道」,其中「三綱領」作為修持原則,相當於佛教的「三金剛句」;而做為修道次第進程的「八條目」,則約當於佛法的戒定慧「三學」。至於儒佛之所以相「異」,則謂在超越「人乘」法之上,佛法更存在著儒家所未觸及的、更為深廣的宗教性層面,此乃指向佛教更加探究世界萬象背後更為深廣的法則及問題――對生死流轉、緣起性空等的體認,同時在悲願攝持下返還世間修善、化眾,此乃儒家所不及處,亦是儒佛差異分判處。
而此「五乘共法」的觀念結構,其實導源於太虛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由此影響、形具印順法師對儒佛異同的判攝諸說,同時也是印順法師自身在衡準儒佛後最終選擇歸宗佛法的理由所在。
目次一、前言 88
二、存異:分判儒佛及從「宗教」立場批駁儒家 89
三、求同:融貫儒佛及從「修身」角度會通儒家 95
(一)三綱領:修身伊始與道之宗要 96
(二)八條目:修身進程與道之階次 99
四、在異同之間:判攝儒佛背後更深層的觀念導向 103
五、結論 108
點閱次數228
建檔日期2020.07.24
更新日期2020.09.0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96163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