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多面相的台灣佛教禮儀 ── 以淡水龍山寺年終謝太歲共修法會為例 |
|
|
|
作者 |
陳省身
|
出處題名 |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第十六屆)
|
出版日期 | 2018.05.25 |
頁次 | 241 - 267 |
出版者 |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hongshi.org.tw/index.aspx
|
出版地 | 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博士候選人 |
關鍵詞 | 佛教禮儀; 謝太歲; 齋天科儀; 蒙山施食; 藥師法門 |
摘要 | 佛教禮儀的基本要素是:禮拜、讚誦、觀想。由此組合成各種儀式。佛教認為:眾生以身(行為)、口(言語)、意(思想)三業日夜造作,所行善惡諸事雖於剎那即滅,然所造之業必於現世或來世招感不同的苦樂結果。因此,佛教禮儀在台灣具有多面相,不管在文化傳統上融會地方禮俗,民俗信仰,道教和儒教信仰文化,顯密教法。淡水龍山寺每年均以民俗佛教的方式,在農曆12月15日舉行「光明燈圓滿謝太歲法會」,在這一天,寺方上午會舉行「金光明經齋天科儀」法會,酬謝三寶諸天護法,表達感恩護佑眾姓之意。在法會的送聖法節前,並同時向酬謝和奉送值年太歲星君,並到光明燈前進行奉送本命星君。在台灣地方寺廟舉行「光明燈圓滿謝太歲」法會,一般都以普施來作為完美的句點。因此龍山寺下午在大殿內外設壇,進行蒙山圓滿施食法會,普濟幽冥,祈求冥陽兩利,合境平安。 龍山寺自2010年起,開始由淡水普照寺的釋照承法師,擔任寺內一整年祭祀法會的主持弘法師之職。照承法師除了有漢傳佛教的傳承外,也有藏傳佛教和唐密的修持傳承,本文是以2018年農曆12月15日的「光明燈圓滿謝太歲法會」進行田野調查並予探討,了解照承法師如何在法會進行時,在演法上如何融合顯密法要和民俗信仰的文化內涵,在法會上表達以事顯理的佛教儀式精神,並談其承接的傳統性和當代性。 |
目次 | 一、前言 243 二、照承法師經歷和與淡水龍山寺的因緣 245 三、圓燈謝太歲法會 248 (一)齋天科儀 248 (二)蒙山施食法會 257 五、傳統性和當代性以事顯理的佛教儀式精神 262 六、結語 266 參考書目 267 |
點閱次數 | 559 |
建檔日期 | 2020.07.30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