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劉嘉誠
|
出處題名 |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學術會議(第十五屆)
|
出版日期 | 2017.05.22 |
頁次 | B377 - B391 |
出版者 |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hongshi.org.tw/index.aspx
|
出版地 | 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 |
關鍵詞 | 印順; 初期大乘佛教; 般若波羅蜜多; 空性; 假名 |
摘要 | 印順法師曾就初期大乘各法門指出其不同旨趣,其中就般若法門之特色,印順法師認為,相較於華嚴之重悲願,淨土之重信願,文殊之重方便,法華之重一佛乘,般若法門之特色則重在深徹的智證。對於《般若經》的部類與集成,學界一向有從廣本抄錄成略本,或者從略本,或者從略本發展到廣本的不同看法,印順法師則從中國譯經史認為,應該是從略本發展到廣本,並指出下品、中品、上品或《大般若經》前五分的共同部分,是《般若經》的基本部分,可說是「原始般若」的根本要義。 有關《般若經》的空義,印順法師指出「中品般若」開始將種種空類集起來,在《般若經》種種空中,特別以對治部派「自性」與「自相」的根本見解之「自性空」與「自相空」應用得最為廣泛。此外,與性空密切相關的假名,印順法師以《般若經》的三假說為主,指出三假在於否定阿阿毗達摩的實有見,特別是「受假」,係由犢子部之「受施設」而來,犢子部依蘊處界而施設有「不可說我」。對於印順法師此一見解,我們若依《般若經》的「受假」所顯示的菩薩不可得之意旨,可看出經中「受假」的要旨在於否定部派的有我論,應該與犢子部的「不可說我」之見解有關,可見印順法師的見解應是符合於經意的。 |
目次 | 一、前言 B378 二、《般若經》的部類與集成 B378 三、《般若經》空的類別與意義 B381 四、《般若經》的假名思想 B383 (一)、法假及其所破 B385 (二)、受假及其所破 B387 (三)、名假及其所破 B389 五、結論 B391 |
點閱次數 | 310 |
建檔日期 | 2020.08.06 |
更新日期 | 2020.08.0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