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天地冥陽水陸儀文》對冥道無遮平等思想和水陸程序的繼承=On the Inheritance of the Open-to-all-Ghostdom Thought and the Water-Land Ritual Procedure in Heaven, Earth, Underworld, World Water-Land Ritual Text(Tiandi Mingyang Shuilu Yiwen) |
|
|
|
作者 |
戴曉云
|
出處題名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卷期 | n.1 |
出版日期 | 2019 |
頁次 | 317 - 331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1.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
2.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和國別史等研究專項項目“佛教水陸齋和道教黃篆齋儀禮和圖像研究”(2018VJX054)的階段性成果 |
關鍵詞 | 天地冥陽水陸儀文; 水陸法會; 《一行大師十世界地輪燈法》; 冥道無遮齋文 |
摘要 | 《天地冥陽水陸儀文》是水陸法會在宋代重新興起後編訂的水陸儀文,大約成書於南宋末年。儀文在編訂時繼承了多種佛教思想,傳承了多種水陸儀文中的思想和程序,其中包括唐代水陸儀文《冥道無遮齋法(文)》以及留存在敦煌遺書中的水陸儀文《一行大師十世界地輪燈法》(《施水陸冥道齋法》)。《天地冥陽水陸儀文》對《冥道無遮齋法(文)》和《施水陸冥道齋法》的繼承主要體現在冥道水陸無遮平等超度的思想、法會程序和功能。 《冥道無遮齋法(文)》是唐代的水陸儀文,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貞元二十一年即公元805年。《阿娑縛抄卷第百六十六(冥道供本)》和《阿娑縛抄卷第百六十七(冥道供末)》中保留了《冥道無遮大齋法(文)》。《一行大師十世界地輪燈法》(《施水陸冥道齋法》)則完整地保存在敦煌遺書中。 |
目次 | 一、冥道無遮平等 318 二、《天地冥陽水陸儀文》對《冥道水陸齋法(文)》的繼承 320 三、《天地冥陽》對《施水陸冥道齋法》的繼承 328 |
點閱次數 | 806 |
建檔日期 | 2020.08.10 |
更新日期 | 2020.08.10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