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title/Title_FulltextSearch.gif) |
|
|
|
作者 |
陳省身
|
出處題名 |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兩岸研討會(第十四屆)
|
出版日期 | 2016.05 |
頁次 | 225 - 244 |
出版者 | 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hongshi.org.tw/index.aspx
|
出版地 | 桃園市, 臺灣 [Taoyuean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博士生 主辦單位: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學系, 中華民國關懷生命協會, 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
關鍵詞 | 儀式僧; 應赴僧; 香花僧; 人間佛教 |
摘要 | 儀式僧在明代的名為「瑜珈教僧」,此為儀式僧最主要的佛事為瑜珈燄口施食的緣故而命名。因此他們從事法事時在榜文首習慣提上「瑜珈三密院」。透過他們興辦各式的瑜珈道場,可替善信人等追薦冥福以報親恩或為亡靈超生善趣;並可為生者祈求福壽康寧。因為歷史文化地域傳承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派別。而香花僧的緣由就是南方應赴僧的名稱。有別於北方儀式僧的說法。 因此本文的研究是以一個大時代的傳承發展去談整個華人社會,儀式佛教的發展研究。其實應赴僧,儀式僧,香花僧等等儀式僧,本來是指明清政府對佛門僧侶職能的一個中性的分類方式,並無好或不好的判別性問題。只是長期以來,在佛教生態上,他們就像一群默默的無名英雄,提供了寺院齋信,養生送死的服務。只是在近現代中國受到西方理性主義的思潮反動,在中國有發生了五四運動,同時在佛教界也受到此一思潮影響。才漸漸形成二元對立的情形。人生佛教到人間佛教的運動,新派和舊派的共振是一個近現代文化思想發展史的問題。在近現代的理性主義佛教思想的運動開展,對充滿儀式性,以及融合三教思想文化的傳統佛教信仰,進行批判,所以也一起對不管是儀式僧也好,香花僧也好,進行了充滿負面的論述。但持平而論,都有法門龍象,也有焦芽敗種。這是不分時代與地方的。 |
目次 | 一、前言 226 二、傳統佛教儀式僧的淵源和在台灣的發展 227 (一)傳統佛教儀式僧的淵源 228 (二)台灣香花僧的傳承發展 228 (三)台灣經懺僧的傳承發展 232 三、儀式僧的當代價值 235 (一)民俗信仰環境的關係 235 (二)具有民俗性的儀式特色 237 (三)儀式僧的當代價值 240 四、結語 242 |
點閱次數 | 210 |
建檔日期 | 2020.08.13 |
更新日期 | 2020.09.0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