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六朝佛教史研究論集
作者 陳志遠
版本項初版
出版日期2020.01
頁次372
出版者博揚文化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boyoung.culture/
出版地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叢書名宗教學者經典
叢書號16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現為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摘要佛教史關心佛教的教理、實踐與現實社會發生接觸的過程,關心二者的相互作用。佛教作為思想、信仰,在歷史中傳播,作用於歷史;反過來,佛教自身也被外部世界形塑,歷史地展現出階段性的面貌。佛教在六朝江南的展開,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連貫的時空單元。

本書是作者近十年研究六朝佛教史的結集,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書物移動與佛教的時空展開:將佛教的傳播過程還原為書籍載體的翻譯和接受史;(2)聚書•抄撰•敘事:探析佛教史傳的衍生機理;(3)南朝教諍記:圍繞禮儀與戒律,觀察南朝的僧俗論爭。希望由各章節單篇考證,支撐起開放躍動的中古精神史畫面。
目次卻顧所來徑(代前言) 1
引文凡例 13
圖表目錄 15

第一編 書物移動與佛教的地域展開 17
1-1 《般若經》早期傳播史實辨證 19
一、《道行經》在漢魏間的流傳 19
二、《放光經》的取得與流通 25
三、建康與會稽:東晉般若學的中心 29
四、道安掀起的般若新學風 33
五、般若學影響下的漢地撰述 39
六、結語 42
1-2 六朝前期荊襄地域的佛教 45
一、道安在荊襄地域之立教方略 46
1. 道安教團進入荊襄地域的契機 47
2. 襄陽、江陵兩地佛教寺院的建立 52
二、晉宋兩朝荊州佛教之繁榮 61
1. 慧遠教團在荊襄地域的經營 61
2. 江陵佛教學術中心的崛起 63
3. 佛教新說與荊楚歲時 67
三、宋齊之際荊州佛教之衰落 72
1. 荊揚政爭對荊州僧界的擾動 72
2. 建康監視下的荊州佛教管窺 79
四、餘論 81
1-3 梁武帝與《般若經》—從韓國傳存《小莊嚴寺道度禪師碑》談起 83
一、梁武帝注《大品》的年代 83
二、梁武帝講《大品》的影響 86
三、“五部”與“八部” 88
四、梁武帝“改小從大”事 92
五、餘論 93
1-4 干戈之際的真諦三藏 95
一、真諦傳記史料的構成 95
二、本意不申:從禁苑到地方 99
1. 來華前的翻譯計劃 99
2. 侯景之亂中的行迹 100
三、棲遑靡托:在地方供養者間的周旋 103
1. 豫章—新吳—始興—南康 103
2. 豫章—臨川—晉安 104
3. 梁安—廣州 107
四、結語 110

第二編 聚書•抄撰•敘事 111
2-1 “合本子注”再檢討—早期佛典翻譯史的獨特方法 113
一、“合本”不始於支謙 113
二、東晉時期的“合本” 116
1. 支敏度,合《維摩詰經》 117
2. 支敏度,合《首楞嚴經》 118
3. 曇無蘭,合比丘戒本 119
4. 曇無蘭,合三十七品經 124
三、附論“子注” 130
四、出現原因蠡測 132
2-2 定林上寺經藏考 143
一、定林上寺的崛起 143
二、定林上寺經藏的建立 150
三、定林上寺經藏與僧祐撰述 153
四、結 語 156
2-3 寶唱著作雜考—齊梁佛書編纂的一個斷面 159
一、寶唱撰述的目錄學考察 159
二、南朝內府佛教典籍之搜聚 164
三、寶唱撰述輯考與研究新進展 171
1. 《名僧傳抄》文本校訂及評價 171
2. 《比丘尼傳》的撰者歸屬 176
3. 《翻梵語》和《出要律儀》的撰者和相互關係 178
四、《經律異相》與南朝佛教學術 181
1. 《經律異相》成書過程 182
2. 《經律異相》引書範圍 183
3. 《經律異相》引書體例 186
4. 《經律異相》引《法滅盡經》 188
五、《寶唱錄》的輯佚與復原 189
1. 現有復原結果的檢討 189
2. 費長房從《寶唱錄》轉引南方諸錄 193
3. 道宣、明佺新增《寶唱錄》引文分析 197
4. 《寶唱錄》之收錄範圍 199
5. 《寶唱錄》之著錄體例 203
六、餘論 207
2-4 六朝的轉經與梵唄 219
一、齊梁僧史之創例 220
1. 《高僧傳》分科之起源 221
2. 《高僧傳•經師門》之史源 223
3.《高僧傳•經師門》取材之局限 227
二、《荀氏靈鬼志》所見武昌梵唄 228
1. 漢晉間武昌地方之佛教 228
2. 周子長轉讀佛經考證 231
3. 六朝古梵唄復原 233
三、《慧雲墓誌》與竟陵新聲之流衍 234
1. 惠雲家世略考 238
2. 梁武帝弘揚竟陵新聲事發微 239
3. 南朝轉經、梵唄之北傳 241
4. 《續高僧傳》史源再檢討 242
四、結語 243
2-5 地方史誌與淨土教—謝靈運《廬山法師碑》的“杜撰”與“浮現” 245
一、碑文的發現經過 245
二、碑文中的疑點 247
三、碑文與類書的衍生關係 250
四、碑文“浮現”:地方史誌與淨土教 254
附注 262

第三編 禮儀與戒律:南朝教諍記 265
3-1 晋宋之際的王權與僧權 267
一、研究史和原始文獻 267
二、從“高士”到僧團 270
1. 慧遠與桓氏的早期交往 270
2. 沙汰沙門政策的延續性 275
3. 對佛教僧團認識的分歧 277
三、沙門不敬王者之爭分析 279
1. 論爭發動的時間點 279
2. 桓玄立說之要旨 281
3. 慧遠抗辯之思想來源 284
4. 論爭的結局與歷史記述 286
四、餘論 289
3-2 宋初祇洹寺踞食論爭考 291
一、祇洹寺興建與法顯西行的關係 291
二、方、偏二法與偏食八議 297
三、禮制還是風俗? 306
3-3 內律與俗法—讀《續高僧傳•智藏傳》書後 311
一、論辯發生的時間 311
二、內律與俗法的雙重裁定 313
1. 天監年間的兩個判例 313
2. 南朝關於內律與俗法的議論 318
3. 略論北朝隋唐僧俗法分界的變化 322
三、南朝律學談辯與《涅槃經》 324
四、餘論 330

初出一覽 333
書物移動與佛教的地域展開 333
聚書•抄撰•敘事 333
禮儀與戒律:南朝教諍記 334
參考文獻 335
基本史料 335
近人論著 343
中文•日文 343
西文 360
ISBN9789867127655 (平裝)
點閱次數244
建檔日期2020.09.11
更新日期2020.09.1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9753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