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峨眉山詩中的「普賢聖境」與「心靈圖景」 — 以清初至乾嘉為主的討論 |
|
|
|
作者 |
黃郁晴
|
出處題名 |
無盡燈:漢傳佛教青年學者論壇論文集
|
出版日期 | 2018.09.01 |
出版者 | 法鼓文化 |
出版者網址 |
http://www.ddc.com.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候選人 |
關鍵詞 | 普賢菩薩; 峨眉山; 金頂三相; 聖山信仰; 破山海明 |
摘要 | 本文以峨眉山詩為主要討論材料,論述時空先是聚焦明、清之際,析論峨眉山普賢道場在戰事頻仍下所表徵的聖山形象與意義,並嘗試透過蜀中高僧破山海明(1597-1666)在四川的弘教情形,論說峨眉道場與明末清初蜀地佛教間的互動。其次,從聖山信仰的面向,視峨眉山為一個神聖空間,透過清初至乾嘉入蜀文人的登峨之作,一方面略窺峨眉道場如何從兵火蹂躪中走出;另一方面探析入蜀文人筆下的普賢聖境及其登臨過程中的心境發抒,凸顯這類材料所透顯的豐富意義。 通過清初至乾嘉入蜀文人的登峨之作得知,這類材料不但「記錄」峨眉道場在明、清之際的景況,「承載」當時在兵火中受創的士人心靈;同時,也「見證」普賢道場由頹至甦的重建過程,更具體「展示」外地文士是如何描繪「傳聞中的峨眉山勝景與聖境」,以及透過書寫峨眉達到心靈的淨化或療癒。總之,峨眉山做為一神聖空間,對朝山/游山者所起的感官刺激與心靈激盪,相當程度可在峨眉山詩中略窺一二。 |
ISBN | 9789575987886 (平裝) |
點閱次數 | 96 |
建檔日期 | 2020.09.16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