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維摩詰經精要 : 從入世證出世的智慧 : 有錢不礙修行 沒錢會障礙你的修行 |
|
|
|
作者 |
鳩摩維什 (原譯)=Kumārajīva (Original translation)
;
梁崇明 (編譯)
|
版本項 | 初版 |
出版日期 | 2019.07.22 |
頁次 | 288 |
出版者 | 大喜文化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叢書名 | 經典精要 |
叢書號 | 4 |
資料類型 | 書籍=Book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摘要 | 雖然在家與出家生活有種種的差異,但內在的修行並沒有不同。因此,《維摩詰經》說:「世間與出世間亦不二,超越分別,才是真正的不二中道。」這是說,不論是過著困苦的生活還是富裕的生活,入世間還是出世間,只要是心清淨,就是清淨的生活。
《維摩詰經》並不因闡述空性勝義,排斥「有相」的淨土思想。因此,我們若是認為所有的出世間相都是逃避現實;或是認為過著入世間的富裕生活必然對於修行無助益,都是著相了,執著於出世相或入世相,此便是二,而不是不二。經云:「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國土的淨或不淨,在於「心」清不清淨。佛法是在我們的心上求,如果求他方世界,想成佛道,是不可能的。其實他方世界也是自己內心展現出來的。故不論外境如何,我們都能似蓮花般出污泥而不染,在此世間即可莊嚴自身的佛國淨土,所謂「不離娑婆,而直就淨土」,即是「蓮心不著泥,紅塵取菩提。」亦是「中道不二」心淨國土淨的真實義理。
為何有錢不礙修行 沒錢會障礙你的修行
有錢不礙修行,《大莊嚴論》說:「少欲不等於貧窮,不是一定要過得很窮、很苦才是學佛。」經中要表達意思是「雖然有財物,但心不貪著,是名少欲;若人身行苦行,心有貪著,希求無厭,就不能稱為少欲。」
沒錢會障礙你的修行,佛陀說:「苦諦,是說當我們對生命起了貪執,痛苦就開始產生。」而不是要我們過苦日子。佛陀強調:「要眾生離苦得樂,先決條件是物質生活舒適、社會環境良好。」在《長阿含經》佛陀說:「有貧窮才開始有劫盜。」佛陀深知:貧窮是一切罪行的根源,舉凡偷盜、殘酷暴行、詐騙等等,皆由貧窮而生。」
本書主要內容如下:
佛國品第一 釋迦牟尼佛在毗耶離城外庵羅樹園與眾集會,長者子寶積帶領五百長者子,人手一頂寶蓋來參拜供養釋迦牟尼佛,佛以神通力把五百寶蓋合成一大蓋,在其中示現無比莊嚴的佛國淨土。引出一個結論:「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為不思議解脫的根本。不論何方國土,都是淨土,世間的煩惱皆為心的變現。金
方便品第二 維摩詰居士行方便法門,示現自身有病。維摩詰給所有來問疾的人,隨起根智應機說法,將甚深佛法開顯出來,使眾生得到無邊法益,這是維摩詰菩薩大悲方便所自然流露的法音。
維摩詰菩薩示現為居士身,有妻子、眷屬,雖然身為居士,但具備菩薩的一切品行,在世俗生活中,採取方便善巧,教化眾生。他能自在出入一切場所,他無論出現在那種社會生活場合,都遵奉佛道,弘揚佛法,是具足方便波羅蜜的偉大菩薩。他說明人的身體由蘊、界和處聚合而成,註定朽壞毀滅。因此,不應該依靠和執著這個身體,而應該嚮往如來法身。獲得如來法身,便能擺脫一切疾病和煩惱。
弟子品第三 世尊遙知維摩詰生病,便派遣弟子前去探望問候。而十位大弟子依次推辭,各自敘述曾被喝斥彈呵的經過,都領教過維摩詰的辯才,覺得難以應對。十大弟子們所執的都是相對法,而維摩詰則針對他們所執加以遮遣。如前所說,蕩相遣執的用意在於呈顯存在的實相,實相是不會落於相對法之中的,而是絕對的「不二」。
菩薩品第四 佛又派四名菩薩乘弟子代表問疾,因為聲聞乘人不敢承當問疾之重任,於是佛陀派遣大菩薩去探維摩詰居士的病。每一位菩薩各自講出他們跟維摩詰居士的一段因緣,因為維摩詰居士的智慧非常高,辯才無礙,每一位菩薩對他都甘拜下風,所以不能勝任這個任務。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弟子品〉、〈菩薩品〉後,佛再遣菩薩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前往探視維摩詰居士,將遇良才,展開一場精采絕倫的法會。聲聞眾與菩薩們都畏懼面對維摩詰居士問難,文殊師利菩薩勉為代表世尊前往,向維摩詰致意關懷。本品主要闡述菩薩為何患病,以及我們應該如何為眾生解說疾病,有疾菩薩如何調伏其心。並闡述大乘的空與小乘空的區別,以及什麼是菩薩乘的束縛與解縛。
本書特色
賺錢與修行不二,在家出家不二
內在的修行不會因為人事物空間的不同而改變。如果落入二分法,生活與修行就會打成兩截,入世想出世,在家想出家,常常處在矛盾之中。維摩詰是在家人,為了廣度有情,深入社會各個階層,甚至到妓院、賭場、酒樓,都能安然無礙。充分展現「中道不二」、生活即修行的一種人生態度。 |
目次 | 序 導讀 本經
01佛國品第一 為何佛的國土一直是莊嚴清淨的,而有些眾生卻見此國土到處污穢不堪呢?
02方便品第二 維摩詰菩薩為何要示現為居士身?這個色身是實體嗎? 為何維摩詰在俗世生活,能出入賭場酒樓,而對三界塵俗沒有執著,也不影 響他對佛法的正確信仰呢?
03弟子品第三 如何能做到既無煩惱,又不離充滿煩惱的世間? 為何托缽不能揀擇貧窮或富貴人家,應該要以平等心乞食呢?
04菩薩品第四 維摩詰為何要將瓔珞一份佈施給乞丐,另一份供養給如來?
05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菩薩的病都是甚麼引起的呢? 維摩詰生的病是屬於肉體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呢?
06不思議品第六 執著於見、聞、覺、知,為什麼就不是求佛法了? 為什麼菩薩能把高大的須彌山納入於一粒細微的芥子中,而芥子體積卻沒有 增減?
07觀眾生品第七 為什麼說對五欲貪著的根源是來自顛倒的概念? 為什麼花落在聲聞弟子身上粘附不去,以神通力也擺脫不掉;而菩薩們身上 都不沾著花呢?
08佛道品第八 為什麼菩薩行事入於非道而不是正道,同樣可以走上通達成佛之道? 為什麼離煩惱大海,則不能獲得一切智慧寶藏呢?
09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善與惡是有分別的嗎?不著於相,就會著於無相嗎? 實相是肉眼所能看見的嗎?還是以慧眼才能看得見呢?
10香積佛品第十 為什麼大菩薩所吃剩下的飯,無論多少人來吃,吃一劫那麼久也吃不完?
11菩薩行品第十一 為什麼菩薩故意落入生死輪迴? 為什麼菩薩不住無為法,又不斷絕有為法?
12阿閦佛品第十二 如來的法身是住在生死此岸、住在涅槃彼岸,還是住在兩岸中流呢? 諸法有「先滅」而「後生」嗎?
13法供養品第十三 各種供養中,哪種供養最為殊勝呢? 法的供養所宣說的深奧經典,是分別思惟所能把握的嗎?
14囑累品第十四 新入門菩薩,與已久修的菩薩有甚麼區別呢? |
ISBN | 9789869787925 (平裝) |
點閱次數 | 307 |
建檔日期 | 2020.09.18 |
更新日期 | 2022.05.25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