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藏本瑜伽師地論新譯:<五識身相應地第一>及<意地第二>
作者 聖無 ; 印度堪布勝友 ; 鄔金智美堪布 ; 廖本聖 (譯)=Liao, Ben-sheng (tr.)
版本項初版
出版日期2018.06
頁次400
出版者彌勒講堂
出版者網址 http://www.dts.org.tw/
出版地高雄市, 臺灣 [Kaohsiung shih, Taiwan]
叢書名慈氏學聖典漢譯中心系列叢書
叢書號MTN01
資料類型書籍=Book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摘要《瑜珈師地論》的梵語為Yougacarabbummi,對應的藏譯為rNal ‘byor spyod pa’I sa,又稱為Sa sde inga,亦即《五部地論》,全論共五分,合計一百卷,除梵文殘卷外,另有完整漢、藏兩譯傳世,漢傳為「彌勒菩薩說」,但《東北目錄》,no.4035則署名為「無著」(THogs med)所造。此論的提名及其內涵,誠如日本學者宮本正尊在其對宇井伯壽的《瑜珈論研究》所撰寫的〈解題〉中,依據最勝子的《瑜珈師地論釋》所說的「是一種以瑜珈為基礎所建構的共十地、通三乘十七地的立場。聲聞、觸覺、菩薩是三乘瑜珈行的瑜珈師,佛釋使其圓滿的瑜珈師,而論證此等三乘因人果人的“瑜珈師的行地〞就是《瑜珈師地》。」是講述大乘瑜珈行派理論與實踐的代表性著作。
除了〈攝釋分〉和〈攝事分〉編排順序互調外,不論是漢譯本或藏譯本,皆由五分所組成:1.本地分(本事分);2.攝抉擇分;3.攝釋分;4.攝異門分;5.攝事分。其中,前50卷為(本地分)的「十七地」,在玄奘法師的翻譯《瑜珈師地論》之前,便以《十七地經》或《十七地論》之名而受到傳播,屬於第一手資料,其中(菩薩地)的內容相當於曇無識三藏所譯的《菩薩地持經》;而第51至80卷的〈攝抉擇分〉則是綜合《解身密經》等其他思想,針對〈本地分〉所作的闡述,屬於第二手資料,內容相當於真諦三藏所譯的《決定藏論》;第81.82這兩卷為〈攝釋分〉,是以解釋諸經的法則,針對經文與經義進行的詮釋;第83.84這兩卷為〈攝異門分〉,乃是依「自品四門」及「黑品九種」的分類,解釋同義異名;第85至100卷則為〈攝事分〉,其中的「事」即契經(素呾纜,第85卷至第98卷)、調伏(毘奈耶,第99卷及第100卷前半)即本母(摩呾理迦,第100卷後半)等三事;主要詳細解釋三藏中重要的法相名義。
本書譯注的內容為〈本地分〉的前兩地:〈五識身相應第一〉及〈意地第二〉。而此二地皆依1.自性;2.所依;3.所緣;4.助伴;5.作業這五個框架來說明。本書除了依藏一本新譯外,關鍵之處還依據梵文加以確認,並以保存西藏大藏經「丹珠爾」或「[論疏部」當中rNal ‘byor spyod pa’I sa rnam par bsbad pd的內容作為補充。
出版這套《藏本瑜珈師地論新譯》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再現走的玄奘三藏法師的文言譯本及漢傳祖師相關註疏的基礎上,提供譯自藏譯本、較適合現代人閱讀的白話譯本,以利讀者從不同視野來掌握《瑜珈師地論》及瑜珈行派思想,進而更正確地理解佛教教義。
ISBN9789869581318 (精裝)
點閱次數779
建檔日期2020.09.23
更新日期2020.09.25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59812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