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西夏佛教藝術中的“家窟”與“公共窟” —— 瓜州榆林窟第29窟供養人的構成再探 |
|
|
|
作者 |
寧強 (著)
;
何卯平 (著)
|
出處題名 |
敦煌學輯刊=Journal of Dunhuang Studies
|
卷期 | v.2017 n.3 |
出版日期 | 2017 |
頁次 | 137 - 145 |
出版者 | 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敦煌學輯刊編輯部 |
出版者網址 |
http://dhxyjs.lzu.edu.cn/
|
出版地 | 蘭州, 中國 [Lanzhou,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寧強:四川美術學院視覺藝術研究中心 何卯平: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
關鍵詞 | 西夏; 供養人; 家窟; 公共窟 |
摘要 | 此文重新檢索了榆林窟第29窟供養人的身份構成,認為此窟的性質是一個有濃重官方背景的"公共窟"而非通常認為的"家窟"。西夏占領河西走廊西端的瓜沙地區之后,統治該地區數百年之久的當地世家大族受到殘酷戰爭的重創,已經無力繼續作為開窟造像的中堅力量而被西夏政權的高官新貴所取代。西夏文武官員集合財力權力開創新窟,使瓜沙地區的西夏石窟具有了與前代佛窟不同的性質和功能。 |
目次 | 一 138 二 142 三 145 |
ISSN | 10016252 (P); 10016252 (E) |
點閱次數 | 426 |
建檔日期 | 2021.05.28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