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景天星 (著)=Jing, Tian-xing (au.)
|
出處題名 |
五臺山研究=Mt Wutai Researches
|
卷期 | n.4 (總號=n.129) |
出版日期 | 2016 |
頁次 | 16 - 18 |
出版者 | 五臺山硏究會 |
出版地 | 山西, 中國 [Shanxi,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佛教研究所 |
關鍵詞 | 五蘊; 五陰; 五眾; 不同翻譯; 涵義; 功能 |
摘要 | 「五蘊」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在佛教傳入中原的歷史過程中,「五蘊」曾有不同的翻譯,如「五眾」、「五聚」、「五受陰」、「五陰」等。每一種不同的翻譯,其背後都隱含有對「五蘊」涵義的不同理解,這也反映了印度佛教融入中國文化之過程。組成「五蘊」的色蘊、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又有著不同的內涵與功能,色蘊主要指的是物質的要素,但又不限於物質,其餘四蘊指的是精神的要素。佛教認為,「五蘊」相互作用,共同積聚成每一個人的人身,人們不知自己的真性被覆蓋,痛苦就會多一些,只有認識到「五蘊」的假合作用,才可令真性顯發,而且,還要從空性的角度來認識「五蘊」。 |
目次 | 一、「蘊」之不同翻譯及內涵 16 二、「五蘊」之涵義與功能 17 |
ISSN | 10006176 (P) |
點閱次數 | 138 |
建檔日期 | 2021.07.23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