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佛教對於器官捐贈倫理爭議的解決方案 ── 以《雜阿含經》和《大般若經》為依據=A Buddhist Approach to the Controversies of Organ Donation Ethics: Based on Saṁyuktāgama-sūtra and Prajnāpāramitā-sūtra
作者 劉政明 (撰)=Liu, Cheng-Ming (compose)
出版日期2014
頁次76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ntu.edu.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蔡耀明
畢業年度102
關鍵詞解脫道=Path to liberation; 菩提道= Path to enlightenment; 無常= impermanence; 非我=non-self; 布施波羅蜜多=dāna-pāramitā
摘要本文站在佛教倫理學的立場,分析並檢討當代器官捐贈倫理的爭議。器官捐贈倫理議題橫跨醫療、倫理、法律、哲學和宗教共五大領域。由於涉及面向廣泛,
加之牽連利益甚鉅,器官捐贈的各個環節都被加以放大討論。然而,即便各界投入許多心力,仍然未有一普遍的共識。本文試圖通過佛教的觀點,化解當代器官
捐贈倫理中的諸多爭議,並嘗試提供一套佛教系統下的器官捐贈倫理理論。
回顧佛學界和應用倫理學界過去的相關研究,其中的爭議焦點都有特殊的預設。本文運用佛教的理論加以一一檢視,並將不相應於世間的預設刪除,藉此解
消眾爭議。在佛學界中,爭議的核心有:佛教可否容受死後器官捐贈、佛教有無積極理由支持器官捐贈、佛教研究器官捐贈倫理應有的進路;在應用倫理學界中
討論的則是腦死判準之疑慮、捐贈意願判定之疑慮、器官歸屬之爭議以及器官販賣。本文分別在佛教解脫道和佛教菩提道系統中,搭配「非我」、「布施」等觀念,
逐一解消各爭議中不適當的預設。在解消爭議之後,本文採取佛教的「布施」觀念,應用於器官捐贈的系統中。
將捐贈過程區分為:捐贈者、受贈者、醫療及社工人員等三部分,並加以探討各個部分所處的心理狀態或認知。以佛教的「無所見」為方法,化解器官捐贈流程中
不適的心態和見解,在爭議和衝突產生前將之消彌於無形。

It is said that a lot of incurable patients can be saved by means of organ donation.Indeed, it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urgical operations. Being popular, however,
does not entail its ammunition to moral criticism. Hence, I shall propose a Buddhist account of organ donation and oppose the contemporary view of organ donation.
There are many controversies related to organ donation, such as brain death, donation card, presuming donation, and organ market. From Buddhist point of view,
these controversies are caused because of people ignoring the reality of the world.
According to Buddhist path to liberation, treating everything as impermanent makes people understand that this co-arising world is produced by related conditions. It is
based on ignorance of the reality that people presume the ideas of control, possession and self. If these ideas are replaced by “impermanence” and “non-self”, the
controversies related to organ donation will be ceased.In contrast to contemporary medical mechanism, living and dying are both empty
and equal in Buddhist perspective. It is incorrect to save recipients at any price while ignoring donators’ need. In Buddhist path to enlightenment, dāna-pāramitā, which
means perfection of giving, could provide us guides to donate skillfully. Applying to organ donation, it is important to benefit donators, recipients and doctors at the same
time, while not any immoral thing being caused or implemented. Since 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emporary and Buddhist idea of donation, Buddhism shall not endorse organ donation.
目次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目標及背景 1
第二節 解明關鍵概念 2
第一項 器官捐贈 3
第二項 腦死判準 3
第三項 佛教的解脫道和菩提道 4
第三節 文獻依據 5
第四節 全文結構 6

第二章 當代佛教器官捐贈倫理研究之檢討 7
第一節 研究背景概述 7
第二節 以佛教為中心的器官捐贈倫理文獻之回顧 9
第一項 佛教可否容受死後器官捐贈 10
第二項、佛教有無積極理由支持器官捐贈 15
第三節 佛教的解脫道倫理學和菩提道倫理學 18
第一項 佛教的解脫道倫理學 19
第二項 佛教的菩提道倫理學 22
第四節 檢討佛教研究器官捐贈倫理之進路 25
第五節 結論 28

第三章 從緣起法的死生相續檢討器官捐贈倫理 30
第一節 佛教緣起法對生死之界說 31
第二節 當代器官捐贈倫理的爭議 34
第一項 腦死判準之疑慮 35
第二項 捐贈意願判定之疑慮 38
第三項 器官歸屬之爭議 40
第四項 器官販賣 43
第三節 從無常、非我的觀點 解消器官捐贈倫理之爭議 44
第一項 從無常到非我之義理開展 45
第二項 佛法對器官捐贈倫理爭議之批判 47
第四節 小結 51

第四章 依〈布施波羅蜜多分〉檢視器官捐贈 53
第一節 〈布施波羅蜜多分〉之理路開展 54
第二節 器官捐贈者可能之布施修行 59
第三節 受贈器官者可以相應之修行 62
第四節 器官捐贈醫療團隊可行之參與方式 64
第五節 小結 67

第五章 結論 69

參考書目 72
點閱次數429
建檔日期2021.11.08
更新日期2023.01.1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27111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