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奢摩他修持探究 ─ 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為主=A Study of Śamatha Practice in Lamrim Chenmo
作者 張書銓 (撰)=Chang, Shu-chiuan (compose)
出版日期2018
頁次115
出版者南華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eb.nhu.edu.tw/
出版地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偉立 (釋如得)、郭瓊瑤
畢業年度106
關鍵詞奢摩他=Śamatha; 菩提道次第廣論=Lamrim Chenmo; 宗喀巴=Tsong-Kha-Pa; 八斷行=eight antidotes; 五過失=five faults; 九住心=nine mental stages
摘要奢摩他的修持是修行的基礎,透過奢摩他達到心一境性,才能進一步修習毘缽舍那、了脫生死、現證空性。本文由發掘《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從道前基礎到共下、共中、上士道裡有關奢摩他的內涵出發,解明宗喀巴大師在上士道六度四攝後才闡明奢摩他的意趣。主要內容探討的是《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奢摩他的修持所需要的前行、姿勢和所緣境,進而用八斷行斷除五過失的次第,以引生九住心,並破除錯誤的知見,才得以做為修持毘缽舍那的基礎。接著與《瑜伽師地論》、《解深密經》、《辯中邊論》、《大念處經》中的禪修方法作比較,以得到修習奢摩他完整而正確的指導。文末附上《菩提道次第廣論》作者宗喀巴大師的生平與修學,以及弘法的事蹟。

Śamatha practice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moral practices. Once one achieves single-pointed states of serenity through Śamatha, he or she can proceed further to practice Vipaśyanā, disenchant with cyclic existence, and comprehend emptiness. In this article, we start from unearthing the contents related to Śamatha embedded in the foundation before paths, the path shared with persons of small capacity, the path shared with persons of medium capacity, the path for persons of great capacity in “Lamrim Chenmo”, and elucidate the reason why Tsong-Kha-Pa explained Śamatha after the six perfections and the four ways to gather disciples in the path for persons of great capacity. The main subject is to investigate the preparation, meditative posture, and objects of meditation for Śamatha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stages by means of the eight antidotes which eliminate the five faults in “Lamrim Chenmo”, so as to develop nine mental stages, dispel misconceptions, and turn into the foundation of Vipaśyanā practice. These materials shall be compared with the meditation methods given in “Yogācārabhūmi-śāstra”, “Sandhinirmocana Sūtra”, “Separation of the Middle from the Extremes” (Madhyānta-vibhāga), and “Mahāsatipaṭṭhāna Sutta”, in order to acquire complete and correct teachings for Śamatha practice. The biography of the author, Tsong-Kha-Pa, including how he practiced and propagated Buddhist teachings, will be appendixed at the end.
目次謝誌 Ⅰ
摘要 Ⅱ
Abstract Ⅲ
目錄 Ⅳ
圖目錄 Ⅶ
表目錄 Ⅶ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文獻探討3
一、印度佛教5
二、中國佛教9
三、藏傳佛教11
四、西方正念禪修15
第三節研究方法20
第四節論文架構20

第二章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奢摩他的前行23
第一節道前基礎修持軌理的奢摩他內涵23
第二節共下士道中的奢摩他內涵26
第三節共中士道中的奢摩他內涵27
第四節上士道中四攝法之前的奢摩他內涵29
第五節資糧與加行33

第三章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奢摩他的修持35
第一節修持奢摩他的姿勢36
第二節奢摩他的所緣境38
一、周徧所緣39
二、淨行所緣40
三、善巧所緣42
四、淨惑所緣43
五、緣佛身相43
第三節八斷行斷除五過失45
一、前四斷行對治懈怠46
二、正念對治忘失所緣境46
三、正知對治沉掉48
四、作行之思對治沉掉生時不作功用50
五、正住之捨對治離沉掉時行思52
第四節引生無過三摩地的次第52
一、九住心52
二、六力54
三、四種作意55
第五節具相奢摩他的標準與目的59

第四章 《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其他經論關於奢摩他修持的比較63
第一節《瑜伽師地論》中的奢摩他內涵63
一、初瑜伽處64
二、第二瑜伽處65
三、第三瑜伽處68
四、第四瑜伽處72
第二節《解深密經》中的奢摩他內涵75
一、止觀的依住與所緣境事76
二、獲得止觀的方法與隨順77
三、止觀的種類與差別77
四、止、舉、捨三相的差別78
五、止觀遣除的諸相79
六、因果作業與障礙80
第三節《辯中邊論》中的奢摩他內涵81
一、四念住81
二、四正勤82
三、四神足82
四、五根五力83
五、七覺支83
六、八正道83
七、對治種類84
八、百法與五蓋、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對照85
第四節《大念處經》中的奢摩他內涵88
一、身念處89
二、受念處91
三、心念處91
四、法念處92
五、《大念處經》與《廣論》的所緣境比較94

第五章 結語97

參考文獻101
一、經疏原典101
(一)經典101
(二)論典101
二、當代專書102
三、期刊論文103
四、學位論文104

附錄、宗喀巴大師生平略述107
第一節西藏佛教背景107
第二節降生、出家108
第三節博學廣聞109
第四節弘揚正法112

圖目錄
圖一、調象圖58

表目錄
表一、九住心、六力、四種作意的關係56
表二、百法、五蓋、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對照86
表三、《大念處經》和《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所緣境比較95
表四、《大念處經》與《廣論》的九相比較95
表五、《大念處經》和《廣論》的身分比較96
表六、宗喀巴大事年表115
點閱次數312
建檔日期2021.11.15
更新日期2023.01.0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2747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