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Socially-engaged Buddhism, Civil Society and Civility in Taiwan(Ⅱ)=台灣的人間佛教‧公民社會‧公民涵養(下) |
|
|
|
作者 |
Schak, David C. (著)=沙學漢, 大衛・C. (au.)
;
釋心毓 (譯)=Shih, Xin-yu (tr.)
|
出處題名 |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
卷期 | n.45 |
出版日期 | 2008.05.01 |
頁次 | 303 - 325 |
出版者 |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
出版者網址 |
https://www.fgs.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英文=English |
附註項 | 大衛‧C‧沙學漢:澳洲‧昆士蘭‧格里菲斯大學國際事務與亞洲研究學系教授 |
關鍵詞 | 公民涵養; 公民社會 |
摘要 | 在《單人保齡球》一書中,羅伯‧普南主張,身為主流的清教徒透過義工服務及協助廣大社群,在美國公民社會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本文試圖針對類似主流清教徒活動的人間佛教行者作進一步研究,探討它對台灣公民社會的進步是否也扮演了同樣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乃根據作者對台灣社會40餘年來的觀察,除檢視公民社會與公民涵養之間的關係外,並根據一些事蹟昭然的案例論證人間佛教精神對於公民道德之提升大有助益。 |
ISSN | 1609476X (P) |
點閱次數 | 226 |
建檔日期 | 2021.12.09 |
更新日期 | 2023.04.19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