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梵文佛典導讀:基礎語法指南》譯者序=Reading Buddhist Sanskrit Texts: An Elementary Grammatical Guide,written by KL Dhammajoti( Translator’s Preface)
作者 釋惟善=Shi, Wei-shan
出處題名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卷期n.1
出版日期2020
頁次340 - 347
出版者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出版地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
關鍵詞梵語詞; 動詞變位; 《梵文佛典導讀:基礎語法指南》; 玄奘法師; 佛教混合梵語; 佛學研究; 拉丁轉寫; 鳩摩羅什
摘要梵語屬印歐語系,英文寫作 Sanskrit,源自梵文詞Saṃskṛta (संस्कृत)。前綴 sam-主要有 “完成”、“徹底”、“與……一起”之意; √kṛ 是過去被動分詞,來自字根√kṛ,意為 “做”、“製作”、“執行”、“完成”等等。所以,saṃskṛta 本義是精製的或完美的語言。婆羅門教是古印度的主流宗教,將一切都歸功於大梵天的創造,所以梵語也叫“天神之語 (deva-bhāsā) ”。相對於一般民間各地所用之俗語 (prākṛta,意為 “原始的”“自然的”“普通的”“未加工的”) ,梵語又稱”雅語”。梵語主要分為兩類: 吠陀梵語( Vedic Sanskrit) 和古典梵語 ( Classical Sanskrit) 。吠陀梵語非常古老,始於 《梨俱吠陀本頌》(Ṛgveda - Saṃhita,成書時間大致在公元前2000 - 1500 年左右) ,是吠陀文獻與梵書 ( Brāhmana) 所用的語言。古典梵語流行於公元前 200 年至公元 1000 年左右,由梵語文法學家波你尼 ( Pānini) 對文法進行規範定義而集大成,用於撰寫多方面的論著。佛教文獻所使用的梵語包括古典梵語、佛教混合梵語( Buddhist Hybrid Sanskrit)以及兩者的混合。本教材排除了”佛教混合梵語”的材料,正如法光法師在原書第一版序言中所說,“佛教混合梵語”這個標籤看起來多少有些含糊不清,不適用於許多佛教文本———這些文本至少在基本規範上沒有違背古典梵語文法,即使無可否認它們採用了未在印度非佛教類古典文獻中證實的術語和表達。 ”
目次一、學習梵文的重要性 341
二、本教材的介紹 343
三、如何學好梵文這門課程 345
四、本書的翻譯緣起 347
點閱次數1379
建檔日期2022.02.09
更新日期2022.02.16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33782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