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道德乃叢林之本——蔣九愚教授新著《〈禪林寶訓〉研究》讀後=Morality as the Base of Samgha:A Study of Chanlin Baoxun,by Jiuyu Jiang |
|
|
|
作者 |
尹文漢 (著)=Yin, Wen-han (au.)
|
出處題名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卷期 | n.2 |
出版日期 | 2020 |
頁次 | 310 - 313 |
出版者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池州學院九華山佛文化研究中心 |
關鍵詞 | 大慧宗杲; 文字禪; 《〈禪林寶訓〉研究》; 禪宗史; 不立文字; 思想主旨 |
摘要 | 很多年前讀到清代雲峰智祥的《禪林寶訓筆說》,被他《序言》中的幾句話所觸動:"《寶訓》一書,蓋古人撫育情深,肝膈語也。作之記之,誠不啻嚼食喂嬰,苦心極矣。且三百篇,皆英瑋絕世之才,凌跨百代,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淡泊,天機暢發,語句尋常。"及細讀之,深感《禪林寶訓》一書直揭時弊,摧邪顯正,大有恢復叢林綱紀的作用,不失為禪林之寶訓,對今日禪林的教風建設大有裨益。遺憾的是,如此重要的禪宗文獻,長期以來未受到學界和教界應有的重視。歷史上對此書進行研究和闡發的著作屈指可數,僅明代比丘大建有《禪林寶訓音義》一卷、清代張文嘉校訂《禪林寶訓合注》四卷、行盛撰《禪林寶訓拈頌》一卷、德玉撰《禪林寶訓順硃》四卷,智祥撰《禪林寶訓筆說》三卷等數種。上世紀九十年代,南京大學徐小躍教授撰《禪林寶訓釋譯》,在臺灣佛光出版社出版。以上作品都非嚴格意義上的學術著作。 |
目次 | 一、 歷史源流 310 二、 道德乃叢林之本 311 三、 歷史與時代的意義 312 |
點閱次數 | 220 |
建檔日期 | 2022.02.10 |
更新日期 | 2022.03.1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