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論支道林與方以智對《莊子》“逍遙義”的不同詮釋=On Zhi Daolin and Fang Yizhi’s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onnotative meaning of "Carefree-ness" in Zhuangzi |
|
|
|
作者 |
吳卿 (著)=Wu, Qing (au.)
|
出處題名 |
五臺山研究=Mt Wutai Researches
|
卷期 | n.4 (總號=n.149) |
出版日期 | 2021 |
頁次 | 39 - 43 |
出版者 | 五臺山硏究會 |
出版地 | 山西, 中國 [Shanxi, China] |
資料類型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使用語言 | 中文=Chinese |
附註項 |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
關鍵詞 | 《藥地炮莊》; 逍遙義; 般若學; 即體即用 |
摘要 | 支道林逍遙義用"至足"代替"自足",用"至人之心"闡發"適性逍遙",是以"即色義"解讀莊子《逍遙游》的成果。方以智取消了"有""無"的對峙,將"即體即用"的思維方式貫徹其中,詮釋了不執著于"有待"與"無待"的逍遙義。兩者逍遙義的差異,體現了佛教理論中國化的過程中從般若系"真空觀"到如來藏系"妙有觀"的轉變。 |
目次 | 一 、支道林“逍遙義”與即色宗 39 (一)支道林“逍遙義”的獨特之處 39 (二)支道林以“即色義”解“逍遙義 40 二、《藥地炮莊》中的逍遙義 41 (一)方以智評支道林逍遙義 41 (二)從“真空”到“妙有” 42 |
ISSN | 10006176 (P) |
點閱次數 | 273 |
建檔日期 | 2022.03.01 |
更新日期 | 2022.03.01 |
|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