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西黃寺「班禪塔」形制探源 - 印度摩訶菩提寺建築的考古及傳播
作者 張文玲 (著)
出處題名 故宮文物月刊=National Palace Museum Monthly of Chinese Art
卷期n.11 (總號=n.452)
出版日期2020.11
頁次18 - 35
出版者國立故宮博物院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npm.gov.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摘要六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巴丹益希(blo-bzang-dpal-ldan-ye-shes, 1738-1780)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六月自後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啟程,隔年(1780)七月抵達熱河避暑山莊,慶賀高宗七十壽辰。後至北京講經傳戒,駐錫西黃寺。兩個月後,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二日,因病於西黃寺圓寂。乾隆派人造清淨化城塔,俗稱班禪塔,作為六世班禪大師的衣冠塔。雖然清淨化城塔的主塔造型為藏式佛塔,整個建築群中的紋飾與造像多為漢地佛教的造型風格,然而其總體結構則是源自印度菩提伽耶的摩訶菩(Mahābodhi)寺,此形制在中國大多被稱為「金剛寶座塔」。本文擬依據十九世紀末的考古發掘、緬文銘刻、《大唐西域記》,並比對敦煌莫高窟北周 428 窟西壁所繪五塔,以及緬甸蒲甘王朝 Kyanzittha 王所建的阿難陀(Ānanda)寺,以理解印度摩訶菩提寺建築造型的意涵、沿革與傳播,並試探乾隆仿此形制來興建「班禪塔」的宗教考量。
目次西黃寺的歷史背景與變革 19
清淨化城塔—班禪塔的布局與結構 19
印度菩提伽耶摩訶菩提寺的考古發現 23
摩訶菩提寺的建築風格與年代 26
摩訶菩提寺建築形制的傳播與演變 32
(一)南傳之例—緬甸蒲甘佛寺 32
(二)北傳之例 32



ISSN10119078 (P)
點閱次數390
建檔日期2022.03.18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3620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