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南北朝維摩詰經圖像的演變=Representations of the Vimalakīrti Nirdeśa Sūtra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作者 李玉珉 (著)=Lee, Yu-min (au.)
出處題名 故宮學術季刊=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Research Quarterly
卷期v.39 n.2 冬季號
出版日期2021.12
頁次1 - 75
出版者國立故宮博物院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npm.gov.tw/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附註項作者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
關鍵詞南北朝=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維摩詰=Vimalakīrti; 文殊=Mañjuśrī; 維摩詰經變=representation of the Vimalakīrti Nirdeśa Sutra; 南北交流=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摘要兩晉、南北朝,維摩詰信仰盛行,然而南、北文化不同,在維摩詰經圖像的發展上,兩地有別。因維摩詰辯才無礙,是兩晉、南朝清談名士崇拜的偶像,所以居士型維摩詰的單身像在南方較為流行。現存北方的維摩詰經圖像,則多以維摩詰、文殊對坐像的表現形式為主,與南方傳統大異其趣。北朝早期的維摩詰或作菩薩裝,或著胡服,北魏遷都洛陽以後,積極推行漢化政策,在南朝文化影響下,身著漢服,秀骨清相,前憑隱几,或後靠隱囊,姿勢自在不覊的維摩詰像始在北方大量出現。北朝維摩詰經圖像可分為維摩詰經像和維摩詰經變兩大類,其中以表現簡單的維摩詰和文殊隔龕或隔佛對坐的維摩詰經像數量最多,分布地區也最廣。此外,在河南、山西和甘肅東部發現敘事色彩較豐的維摩詰經變,但各地的表現差異甚大。
目次一、引言 2
二、兩晉、南朝的維摩詰信仰與圖像 5
三、五胡十六國、北朝的維摩詰信仰與圖像 12
(一)五胡十六國 12
(二)北朝 14
1. 北魏 18
2. 東、西魏 33
3. 北齊、北周 40
四、結論 44
引用書目 48
ISSN10119094 (P)
點閱次數406
建檔日期2022.04.07
更新日期2023.12.21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37220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