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普賢行願思想之形成=The Formation of the Thought of Samantabhadracaryāpraṇidhāna
作者 周夏 (著)=Zhou, Xia (au.)
出處題名 禪與人類文明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Chan Buddhism and Human Civilization
卷期n.3
出版日期2018.12.01
頁次1 - 32
出版者香港中文大學禪與人類文明研究中心
出版者網址 http://cbhc.crs.cuhk.edu.hk/main2/
出版地香港, 中國 [Hong Ko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普賢行願=samantabhadracaryāpraṇidhāna; 十大願=ten-practice-vows; 七支供=seven-folded-worship; 華嚴經=Avataṃsakasūtra
摘要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作為大乘菩薩必修課為信仰大乘佛教的人們樹立了共同的修習指標。而「十大行願」作為《華嚴經》的精髓為後世的佛教徒們高度標榜。本研究通過疏理「七支供養」與「十大行願」的形成脈絡來比較印度佛教與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對《賢行願》的詮釋的異同,從而重新確立行願思想在佛教思想史中的地位。

The ten-practice-vows of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 show the common standards of practice for people who believe in Mahayana Buddhism. As the essence of Avataṃsakasūtra, the ten-practice-vows are regarded as important by later Buddhist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formation of the ten-practice-vows through a study on the explanation by Indian, Chinese and Tibetan Buddhism.
目次一、《賢行願》的文獻學考察 2
(一)釋題 2
(二)《賢行願》的文本 3
1.  梵文 3
2.  漢譯 3
3.  藏譯 5
二、《四十華嚴》與Gaṇḍavyūha 6
(一)文本差異 6
(二)《四十華嚴》與普賢行 6
(三)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 8
(四)梵文註釋 8
三、《賢行願》的科文 9
(一)四大家的科文 9
(二)澄觀科文 10
四、普賢行與十大行願 14
(一)《華嚴經》中的普賢行 14
五、十大願與七支供養 16
(一)《賢行願》第12偈 16
(二)《學處要集》中的十大願 17
(三)七支供養的傳統 19
(四)阿底峽的七支供養 20
1. 從《賢行願》構造分成的七支 21
2. 七種供養用品 22
六、禮懺的漢地佛教式受容 24
(一)《疏鈔》中的記述 24
1. 《離垢慧菩薩所問禮佛法經》 24
2. 《十住毗婆沙論》 25
3. 《大智度論》 25
4. 《菩薩戒經》 26
(二)《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 26
七、普賢行願思想形成的脈絡 27

ISSN25196111 (P)
點閱次數90
建檔日期2022.04.12
更新日期2022.04.12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3751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