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禪門詩僧齊己生平行跡考=Textual Research for the Life and Track of Monk Poet Qi Ji
作者 張琦 (著)=Zhang, Qi (au.)
出處題名 禪與人類文明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Chan Buddhism and Human Civilization
卷期n.6
出版日期2019.07.01
頁次51 - 85
出版者香港中文大學禪與人類文明研究中心
出版者網址 http://cbhc.crs.cuhk.edu.hk/main2/
出版地香港, 中國 [Hong Kong, China]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關鍵詞詩僧=Poet-Monk; 齊己=QI Ji; 生平=Poems of Tang Dynasty Research
摘要生活於唐五代之際的齊己(863-937),是中國詩歌史上著名詩僧,為禪門溈仰宗仰山慧寂禪師法嗣。其詩作頗豐,現存詩八百餘首,時人稱其為「詩囊」,有詩集《白蓮集》十卷及詩論《風騷旨格》行世。終齊己一生,遊歷之處甚多,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且交遊廣泛,與當時文人多有交往,對齊己生平的詳細考證研究,有助於進一步探討齊己個人詩風之形成原因、詩僧與文人之交往狀況等各種情況,也有助於進一步瞭解唐代詩僧群體。本文從相關文獻史料出發,詳考齊己之籍貫、生卒年及生平遊歷地域等,對部分存疑問題和前人未能深入考察之處進行了詳細檢討。

Qi Ji (863-937), the dharma-heir of the dhyana master Hui Ji of Wei-Yang Buddhism Sect on Yang Mountain, enjoyed a high reput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etry. He was a prolific poet and called as "a bag full of poems" by his contemporaries. There were over 800 poems written by him existed, so were a ten-volume anthology of poems White Lotus and a work on rules of poetry Feng Sao Zhi Ge. During his lifetime, Qi Ji traveled a lot and made friends with many literati. The study of his life will help with a further exploration of how his poetic style was shaped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poet-monks and literati during that period. As a text-based study, this paper chronologically explored his life and travels in detail and particularly clarified some unsettled facts about him.
目次一、863–868年,出生至六歲 52
(一)齊己籍貫考 52
1. 潭州益陽人 53
2. 長沙人 53
(二)齊己生卒年考 57
二、869–873年,齊己七至十歲 61
三、874–892年,齊己11至30歲 62
(一)洞庭 62
(二)長安、洛陽 63
(三)竟陵、廬山 63
(四)江浙一帶 64
1. 益陽附近,朗州 64
2. 沿洞庭湖,過巴陵北上 64
3. 途徑荊州、荊門 65
4. 北上襄陽 65
5. 北上經商山至長安 66
6. 抵長安,謁護國寺,遊華山、終南山 66
7. 向東往嵩山、洛陽 67
8. 下嵩山,過宜陽,南下由荊門往西,過竟陵、西塞山諸地,向廬山 67
9. 下廬山,過潯陽向東北,經安慶,遊九華山,向金陵而去 67
10. 遊金陵後,繼續向東,過真州,抵鎮江 68
11. 向北遊揚州、淮陰,後欲往松江訪陸龜蒙,為戰亂所止,一路向南至浙江桐廬 68
12. 向北折回金陵 68
13. 從江州沿贛水南下,過江西洪州,住豫章觀音院,後止於宜春仰山 69
四、893–913年,齊己31至51歲 72
(二)901年(唐昭宗天復元年,辛酉),齊己39歲 73
(三)903年(唐昭宗天復三年,癸亥),齊己41歲 73
(四)905年(唐哀帝天佑二年,乙丑),齊己43歲 74
(五)906年(唐哀帝天佑三年,丙寅),齊己44歲 74
(六)907年(後梁太祖開平元年,丁卯),齊己45歲 74
(七)908年(後梁太祖開平二年,戊辰),齊己46歲 75
(八)909年(後梁太祖開平三年,己巳),齊己47歲 76
(九)910年(後梁太祖開平四年,庚午),齊己48歲 76
(十)912年(後梁末帝乾化二年,壬申),齊己50歲 77
(十一)913年(後梁末帝乾化三年,前蜀王建永平三年,癸酉),齊己51歲 77
五、914–920年秋,齊己52至58歲 77
(一)914年(後梁末帝乾化四年,甲戌),齊己52歲 77
(二)917年(後梁末帝貞明三年,南漢高祖乾亨元年,丁丑),齊己55歲 78
(三)918年(後梁末帝貞明四年,戊寅),齊己56歲 78
(四)919年(後梁末帝貞明五年,己卯),齊己57 79
(五)920年(後梁末帝貞明六年,庚辰),齊己58歲 79
六、921–937年,齊己59至75歲 79
(一)921年(吳越錢鏐龍德元年,辛巳),齊己59歲 80
(二)924年(後唐莊宗同光二年,甲申),齊己62歲 80
(三)926年(後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齊己64歲 81
(四)931年(後唐明宗長興二年,辛卯),齊己69歲 81
(五)932年(後唐明宗長興三年,壬辰),齊己70歲 81
(六)934年(後唐閔帝應順元年,甲午),齊己72歲 81
(七)935年(後唐末帝清泰二年,乙未),齊己73歲 82
(八)937年(後晉高祖天福二年,丁酉),齊己75歲 82
七、齊己卒所考 82
ISSN25196111 (P)
點閱次數182
建檔日期2022.04.12
更新日期2022.04.14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37546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