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晚明清初穆斯林「漢文著述」中的佛教觀:以「金陵學派」為中心的研究=The view of Buddhism in the Muslim Han Kitab during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1573-1735): A study based on Jinling School
作者 高磊 (著)=Gao Lei (au.)
出版日期2018
頁次1 - 108
資料類型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研究所
指導教授蔡源林
畢業年度108
關鍵詞「漢文著述」=Han kitab; 穆斯林菁英=Muslim elites; 佛教觀=View of buddhism; 「金陵學派」=Jinling school
摘要晚明清初(1573-1735),以南京為中心的穆斯林菁英們為了維繫伊斯蘭信仰,並向漢人菁英階層宣揚伊斯蘭之旨,開啟了一場以漢文翻譯、寫作伊斯蘭相關書籍的穆斯林「漢文著述」運動。此一運動不僅是中國穆斯林首次以漢文自發地論述伊斯蘭思想,更是其首次系統地表達他們對漢地佛教的觀點。本文以「漢文著述」之佛教觀為研究對象,主要探討以王岱輿(1584?-1670?)、張中(1584?-1670?)、馬注(1640-1711)以及劉智(1662?-1730?)為代表的穆斯林菁英在「漢文著述」中對佛教的批判與借用。首先,透過對《古蘭經》、《聖訓》以及蘇非學說等相關文獻的分析,探尋「漢文著述」佛教觀的思想淵源;其次,通過歷史的爬梳,回顧漢地伊斯蘭與佛教的互動;再次,透過對「金陵學派」產生背景及穆斯林菁英們生平著作的考察,探討「漢文著述」佛教觀的產生過程;進而具體分析「漢文著述」中涉及佛教的相關論述,勾勒出「漢文著述」佛教觀的具體內涵;最後,以超越「護教立場」之視角評價其佛教觀的意義與影響。

During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1573-1735), in order to maintain Islamic faith and promote Islam to non-Muslim Han Chinese, Chinese Muslim elites, represented by the “Jinling (Nanjing) School”, began to translate and interpret Arabic and Persian Islamic books in classic Chinese (Han kitab). This movement is not only the first time that Chinese Muslims have spontaneously elaborated Islamic thought in Chinese, but also the first systematic expression of their views on Chinese Buddhism. This thesis takes the Chinese Muslim elites’ view of Buddhis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mainly focusing on the Muslim Han kitabs written by Wang Daiyu (1584?-1670?), Zhang Zhong (1584?-1670?), Ma Zhu (1640-1711) and Liu Zhi (1662?-1730?), who criticize and borrow from Buddhist thought much more and deeper than other Chinese Muslim elites. First of all, I analyze the Qur'an, the Sunnah and Sufi texts and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Han kitab’s view of Buddhism. Second, I review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slam and Buddhism in the history of imperial China, and investigate the social and intellectual backgrounds of the Jinling School and their
writings. Third, I explore the approac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an kitab’s view of Buddhism,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discourses about Buddhism in the Han kitabs.
Finally, I conclude the intellectual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Han kitab’s view of Buddhism to Chinese Islam and Chinese religions in general.
目次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2
一、研究範圍 3
二、研究方法 4
第三節 文獻回顧 6
一、「漢文著述」與佛教 6
二、回佛關係之歷史 8
三、當代回佛對談 11
第二章 「漢文著述」佛教觀之淵源 13
第一節 思想淵源:伊斯蘭之宗教觀 13
一、《古蘭經》、《聖訓》之宗教觀 13
二、蘇非學說之宗教觀 18
第二節 歷史脈絡:漢地伊斯蘭發展及回佛比較 22
一、「以佛觀回」之誤解:唐宋時期 23
二、「回佛互動」之展開:蒙元時期 24
三、「以回觀佛」之肇始:明代以降 27
四、漢地伊斯蘭轉型與回佛在地化比較 30
第三章「金陵學派」:晚明穆斯林菁英群體之形成 34
第一節「金陵學派」的形成背景 34
一、晚明南京穆斯林的社會環境 34
二、南京穆斯林菁英的伊斯蘭復振 36
第二節「漢文著述」及其作者 39
一、「漢文著述」與主要作者 39
二、「漢文著述」的立場與讀者 43
第四章 「辯理以明正」:「漢文著述」之佛教批判 46
第一節 以回批佛 46
一、「佛」之批判 46
二、果報輪迴之偏 57
三、飲食葷素之辯 62
第二節 附儒排佛 66
一、儒佛迥異之論證 66
二、倫理道德之譴責 70
三、社會民生之凋敝 74
第三節 借佛諷佛 75
一、濫用「棒喝」之流弊 75
二、未離「執著」之困境 78
三、「空」而不空之淺見 79
第五章 「格義以明教」:「漢文著述」之借佛釋回 82
第一節 名相借用 82
一、文字觀之轉變 82
二、「新意發揮」之名相 84
三、「直接取用」之名相 86
第二節 文學比附 87
一、《四篇要道譯解》之「清淨」禪語 87
二、《希真正答•剩語》之智慧公案 89
三、《回回原來》之歷史傳說 90
第三節 思想比較 92
一、本體論、宇宙論之涵容 92
二、心性論之相似 94
三、修行論之會通 95
第六章 結論 98
參考文獻 102
點閱次數227
建檔日期2022.06.10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42185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