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導覽關於本館諮詢委員會聯絡我們書目提供版權聲明引用本站捐款贊助回首頁
書目佛學著者站內
檢索系統全文專區數位佛典語言教學相關連結
 


加值服務
書目管理
書目匯出
蕅益智旭死亡書寫研究=A Study on Quyi Zhixu's Death Writing
作者 鍾媄媜 (著)
出版日期2016
頁次258
出版者國立中正大學
出版者網址 https://www.ccu.edu.tw/
出版地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資料類型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使用語言中文=Chinese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蔡榮婷
畢業年度104
關鍵詞死亡書寫=Death Writing; 往生=Jiang Wen Lu; 《見聞錄》=Ling Feng Zong Lun; 蕅益智旭=Quyi Zhixu; 《靈峰宗論》=Rebirth in Amitābha’s Pure Land
摘要本論文旨在探究明末清初極具影響力且解行並重的僧人蕅益智旭 (1599-1655)的死亡書寫。有別於當今學者多著重於蕅益智旭的義理思想研究,本論文欲藉由《靈峰宗論》以及蕅益智旭隨見隨聞隨錄的《見聞錄》深入探討佛教淨土大師蕅益智旭如何書寫他所崇敬之聖賢祖師和同參道友以及一般俗人的死亡歷程,以了解在真實修行中的蕅益智旭及其身邊的道友是如何看待及面對死亡。欲達此目的,本論文以黃敬家教授所提之僧傳結構為參考,輔以黃啟江教授之往生傳分析結構,並加入蔡榮婷教授的死亡書寫架構以及與這些書寫有關之佛教議題,如念佛往生及因果報應等等,以死亡書寫的來源、死亡書寫內容與架構、死亡書寫的宗教實踐意義三大面向來探討蕅益智旭的各類死亡書寫,最後再以單章綜論由宗教實踐的角度探索蕅益智旭各種死亡書寫的意義。

研究成果如下:一是蕅益智旭的死亡書寫強調傳主的日常行持、戒律、佛教的教法。第二,對聖賢的死亡書寫,蕅益智旭雖然沿用《佛祖統紀》及《八十八祖道影傳贊》的內容,但也有所刪略。不過,他不曾更改傳主死亡歷程或轉生之處。最後,由這些揀擇可看出他所重視的佛教行持為何。第三,蕅益智旭往生傳記的死亡書寫揭顯他對往生彌陀淨土必備三條件—信、願、行的重視。此外,這類書寫內容皆含有多個與彌陀淨土有關之字詞。又,傳主多為智旭熟識之僧人或居士之妻子。第四,除了以上兩類特別的死亡書寫,《靈峰宗論》還有其他各文類亦含有死亡書寫。這些書寫以孝道的重視和不同的喪葬儀式揭顯以蕅益智旭為中心的明末佛教者對佛教行持的看法。第五,蕅益智旭亦以《見聞錄》一書記錄一般人的死亡歷程。由蕅益智旭描述傳主死亡的字詞分析,將所有書寫分為「善逝」和「非善逝」兩類。又,對比後世同則故事的書寫,發現蕅益智旭與後人認定的往生西方淨土的必要條件並不相同。另外,蕅益智旭在此類書寫中所呈現之因果輪迴報應觀不同於中國民間所流行之因果論。最後,將以上所有死亡書寫加以比較並綜合探討,由宗教實踐的面向,以各類書寫的傳主、蕅益智旭死亡書寫的特色、明末佛教行者看待死亡的視角三大項,解析蕅益智旭死亡書寫的意義。

This dissertation examines the death writing of an influential Chinese Buddhist monk named Quyi Zhixu (1599-1655) who lived in the late Ming (1368-1644) and early Qing (1644-1911) dynasties and emphasized both Buddhism theory and application. Through a close analysis of his death writing in Ling Feng Zong Lun (《靈峰宗論》) and Jiang Wen Lu (《見聞錄》) , the death pocesses of the saints, his teachers he revered as well as those of his peers and normal people are found, and their attitudes and treatments towards death are detected, and more, the religious practices concealed in these writings are unfolde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First, in Quyi’s writings about death, he emphasizes more on the main characters’ daily practices, disciplines and Buddhism teachings. Secondly, as for his writing about the death of the saints, he might follow the previous writings, but he takes out some contents and keeps those he cherishes. Even so, he never replaces the contents of the previous writings with others.

Thirdly, cocnerning Quyi’s death writings about rebirth in Amitābha’s Pure Land, his writings, unlike the following ones, include the thre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those wish to gain rebirth in rebirth in Amitābha’s Pure Land, faith, vows and practice; in addition, different words related to Amitābha’s Pure Land are used in the same writing. And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most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se writigns are Quyi’s friends, including monks and female layers. Fourthly, except for the above two special kinds of writings, more other people’s death are writted in Ling Feng Zong Lun (《靈峰宗論》) . In these writings, the emphasis of filial piety as well as different kinds of funeral and burial reveal the customs and concepts concealed in the Buddhist practices followed by Quyi and his friends.

Fifthly, Quyi’s death writings about normal people in Jiang Wen Lu (《見聞錄》) are explored. Two kinds of death, “good death” and “tragic death,”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erms used in these stories. Also,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rethirth in Amitābha’s Pure Land and karmic retribution are discussed. At last, with all the above death wriitngs are compared, the characeters and the distingulish features of Quyi’s death writings as well as how the Buddhists in the the late Ming dynasty treat death are explored.
目次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一、蕅益智旭略傳 4
二、與蕅益智旭生平及其思想有關之研究 7
三、死亡觀及死亡書寫的研究 12
四、明代佛教的研究 17
五、淨土宗研究 25
第三節 研究範疇、方法、目的 32
一、研究範疇 32
二、研究方法 32
三、研究目的 34
第四節 論文架構 35
一、架構論文之思維 35
二、論文架構 35
第二章 《靈峰宗論》〈十八祖像贊〉的死亡書寫 37
第一節  十八祖之分析 39
一、十八祖的類別與稱謂 41
二、十八祖的來源 45
第二節  〈十八祖像贊〉的死亡書寫內容 48
一、死亡書寫的對象 48
二、書寫結構與內容 52
第三節  〈十八祖像贊〉死亡書寫的宗教實踐意義 60
一、死亡書寫特色 60
二、死亡書寫的取捨 65
三、傳承、瑞應和神異、葬式 67
第三章 《靈峰宗論》往生傳記的死亡書寫 72
第一節  往生傳記的書寫來源 73
一、僧人 75
二、非僧人 84
第二節  往生傳記的死亡書寫內容 86
一、死亡預示 87
二、將死歷程 89
三、死時狀態 91
四、死後瑞應與影響 92
第三節  往生傳記書寫的宗教實踐意義 93
一、往生書寫的特色 93
二、以「信願」為導,信願行三者兼具的往生必要條件 97
三、往生傳記書寫揭示的明末淨土修行實況 102
第四章 《靈峰宗論》其他文類的死亡書寫 106
第一節  《靈峰宗論》其他文類的死亡書寫來源 106
第二節  《靈峰宗論》其他文類的死亡書寫內容 114
一、精進專修 114
二、死亡預示 115
三、將死歷程 117
四、死時狀態 118
五、死後遺體處理 120
六、死亡影響與瑞應與神異 123
七、追薦方式 125
第三節  《靈峰宗論》其他文類死亡書寫的宗教實踐意義 129
一、死亡書寫特色 129
二、追薦的意義 132
三、遺體處理 133
第五章 《見聞錄》的死亡書寫 137
第一節  《見聞錄》書寫來源 138
一、《見聞錄》死亡書寫的七種故事來源 138
二、《見聞錄》的死亡書寫結構 147
第二節  《見聞錄》二類死亡書寫內容 150
一、善終的死亡書寫 151
二、非善終的死亡書寫 156
第三節  《見聞錄》死亡書寫之宗教實踐意義 161
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條件 161
二、輪迴因果業報的觀念 166
第六章 從宗教實踐探索智旭死亡書寫的意義 173
第一節  智旭死亡書寫的對象 174
一、《靈峰宗論》裡的祖師與往生傳記的傳主 174
二、《靈峰宗論》裡其他的師長、道友盟友、居士 177
三、《見聞錄》裡的僧俗二眾 178
第二節  智旭死亡書寫的特色 179
一、死亡書寫的態度 179
二、用文類標顯不同傳主的死亡歷程 180
三、以語詞顯示傳主是否往生西方淨土 184
四、死亡瑞應 188
第三節  明末佛教行者看待死亡的視角 191
一、內容的詳實與簡略 191
二、因應當時國情社會文化 193
三、因果業報觀 195
四、持名念佛以期往生西方 198
第七章 結論 203
第一節  研究結果 203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展望 210
參考書目 213
附 錄 220
一、智旭的自傳〈八不道人傳〉及成時附加之續傳 220
二、《淨土聖賢錄》及《西舫彙征》的蕅益智旭傳記 224
三、蕅益智旭大師年譜與其死亡書寫撰述對應表 226
四、佛祖統紀》、《八十八祖道影傳贊》、《十八祖像贊》中的
十八祖稱謂對照表 252
五、《靈峰蕅益大師宗論》與《絕餘編》之〈十周願文〉經文 253
六、僧俗二眾在智旭的母親去逝十周法會時期的行持 255
點閱次數352
建檔日期2022.06.30
更新日期2023.01.09










建議您使用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瀏覽器能獲得較好的檢索效果,IE不支援本檢索系統。

提示訊息

您即將離開本網站,連結到,此資料庫或電子期刊所提供之全文資源,當遇有網域限制或需付費下載情形時,將可能無法呈現。

修正書目錯誤

請直接於下方表格內刪改修正,填寫完正確資訊後,點擊下方送出鍵即可。
(您的指正將交管理者處理並儘快更正)

序號
644377

查詢歷史
檢索欄位代碼說明
檢索策略瀏覽